育兒須知
順著氣質‧雕塑出孩子的獨特性:概論篇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王珮玲‧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發展評估中心主治醫師張通銘(依內文出現排序) 化妝髮型/林凱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攝影/劉泳男‧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金巧文&王品嬡‧蔡青媖&陳定佐‧陳莉莉&林子安&林子樂 參考資料/《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心理出版社‧《孩子的氣質你最懂》遠流出版 / 2016.03.18
「氣質」的觀念來自於國外,原文為Temperament。在《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五版二刷,王珮玲,2014)中,追溯出「氣質」一詞最早出現在精神科醫師洪奇昌的碩士論文〈嬰幼兒的氣質評估〉(1978);而身為著作者的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王珮玲也曾請教過另一位精神科醫師徐澄清,得知是徐澄清醫師和洪奇昌醫師在經過國外的Chess、Thomas與Carey等醫師同意後,所共同想出來,決定將英文的Temperament譯為氣質。之後數十年,大部分提到相關主題的研究或文章等,多以「氣質」呈現之。

順著氣質‧雕塑出孩子的獨特性:概論篇

「氣質」的觀念來自於國外,原文為Temperament。在《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五版二刷,王珮玲,2014)中,追溯出「氣質」一詞最早出現在精神科醫師洪奇昌的碩士論文〈嬰幼兒的氣質評估〉(1978);而身為著作者的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王珮玲也曾請教過另一位精神科醫師徐澄清,得知是徐澄清醫師和洪奇昌醫師在經過國外的ChessThomasCarey等醫師同意後,所共同想出來,決定將英文的Temperament譯為氣質。之後數十年,大部分提到相關主題的研究或文章等,多以「氣質」呈現之。

氣質的定義

與一般稱讚他人「氣質很好」的意思完全不同,這裡的氣質指的是「與生俱來的、內外在的個別差異」,沒有好或不好、與智能毫無關係,卻對未來影響深遠。

天生的個人特質

王珮玲教授進一步表示,「氣質」天生如此,並具備相當程度生理基礎;她認為,最早從子宮內精子和卵子結合的剎那間,就已經塑造出這個人獨有的身心特質;若用更淺顯的語詞,有時候,還會以「性情」或「個性」來代稱氣質。

從小就可察覺

同父母所生的每個孩子,其氣質並不相同;然而,就算是同卵雙胞胎,長相、動作幾乎一模一樣,只要仔細觀察,仍可發覺不同性情的微小差異。王珮玲教授舉例,每個新生兒的外表看起來差不多,但若碰到肚子餓、尿布濕等狀況時,呈現的反應就大不同:有的只是張著嘴、扭動身體,有的會大哭,有的則發出細細的聲音等等。她表示,這是孩子們天生下來的行為表現,就是屬於他們的「氣質」。

Tips環境可能影響氣質表現

早期研究顯示,若人體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將會傷害身體機能(如嬰幼兒生殖功能);而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淑麗及研究團隊透過長達13年的世代追蹤(430位第三孕期孕婦的尿液檢體,之後每隔三年訪視母子,採集尿液、讓孩子填寫量表),進行神經認知功能的評估;王珮玲教授則協助評估氣質的面向。後來發表結果,除了發現塑化劑會降低兒童智商外,也會導致孩童發生過敏症狀、攻擊等行為偏高、注意力降低,連帶影響到氣質的外在表現。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訂閱
玉美人客戶服務專線:
(02)89669762分機13、14
週二至週六 10:00~17:30
週一與國定例假日休館
訂購傳真:(02)8966-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