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臨盆準備
產前不得已要換醫師‧該怎麼辦?
媽媽寶寶雜誌 / / 2013.12.16
雖然大部分孕婦會從一而終的讓一位婦產科醫師包辦周產期照護;但有些孕媽咪卻可能因為某些「狀況」發生,在生產前,急踩煞車更換婦產科醫師。不怕萬一,只怕一萬,以下5種可能的原因、案例和因應方法,讓孕媽咪在不影響自己及胎兒安全的情況下順利生產!
突發狀況】交通改變/搬家.換工作
【Reason 1】
大部分孕婦選擇產檢醫師會參考住家附近,或者上班媽媽可能考慮公司附近的醫院;一旦搬家或換工作,孕婦就有換產檢醫師及醫院的可能……
【Case 1】家住台北市仁愛路的凱西媽咪,因為同事介紹以及公司就在萬華西園路上,所以選擇了當時離公司近的醫院進行產檢。但孕期到了24週左右遇上公司搬家,在新舊公司地點都不方便的情況下,凱西媽咪最後換回住家附近的某醫學中心繼續產檢及準備日後生產……
【Way】
1.重新評估地點
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彭福祥認為:「未滿30週前更換產檢醫師,較有空間可以多方考慮,甚至當初列入第二順位的醫院可以拿出來重新評估。」
在醫院軟硬體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因為顧及孕婦後期行動較不便,加上產檢頻率會變密集(最後一個月每週必須檢查一次),請以交通較不會改變的醫院為優先。
2.告知原產檢醫師
如果和原產檢醫師互動還不錯,彭福祥醫師建議可以直接告訴現在的醫師有更換日後產檢的事實,好處是:可以請醫師幫忙推薦下一位醫師,省去自己尋找打聽的時間。
【Note】讓檢查完整,不要有三不管地帶!
有些產檢有所謂的等報告時間(就是下次產檢才看報告的),例如抽血檢查唐氏症等,建議孕媽咪在同一家醫院做完完整的檢查和取得報告後再行更換,以免後接的醫師要求重新檢查或錯失檢查時機。

【無奈狀況】坐月子考量/產檢.生產不相同
【Reason 2】有些孕婦平時並未跟長輩同住,但生產完畢想讓長輩幫忙坐月子,等於孕期、產後會在不同二地,所以產檢醫師勢必不等於接生醫師……
【Case 2】因為先生是高雄人而使得tina婚後便離開家鄉桃園「夫唱婦隨」。懷孕後,tina媽咪很興奮的計畫著,生完baby要藉機回桃園娘家坐月子,一來想家,二來也讓娘家媽媽補一補嚕……
【Way】
1.生產前最好讓接生醫師產檢過3次
只要不是特殊孕婦(高危險妊娠、前胎狀況頻繁等),孕婦有規則產檢,彭福祥醫師強調,孕期更換醫師並非大問題,但要掌握一項原則──讓接生醫師最少為妳產檢過3~4次,醫病彼此熟悉才能有美好的生產過程和經驗。
2.產後回診完畢再行離開
產後4~6週是回診的重要時間(自然及剖腹不同),最好是給原接生醫師做過產後檢查,確認身體恢復狀況後,媽媽再行回到原工作崗位。
【Note】做完月子,媽媽寶寶要分開嗎?
生產不僅需要婦產科醫師,小兒科醫師更是日後要角。彭福祥醫師提醒:「無論媽媽生產後要將寶寶留下給長輩托育,或帶回自己照顧,最好在孕期就確認好小孩的健檢醫師喔!」

【轉診狀況】高危險妊娠轉診
【Reason 3】當孕媽咪被檢查出有問題(例如:高危險妊娠婦),若產檢的醫院又是一般婦產科診所或小型醫院,基於生產時媽媽及胎兒的風險,「轉診」是最好的方法……
【Case 3】在鎮上婦產科進行產檢已有30餘週的寶媽媽,在第34週做超音波檢查時發現,baby可能過大,還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於是產檢醫師開立了「轉診單」讓寶媽媽轉介到市區的醫學中心去……
【Way】
1.和醫師詳細討論再決定
並非產檢過程檢查出任何的「異常」,都必須轉介到較大的醫院。彭福祥醫師解釋:「輕如孕婦有先天疾病、複雜病史,重如妊娠毒血症媽咪,都可能有生產危險,但醫師會評估孕婦可以在此醫院安全生產嗎?baby產出後有立即危險嗎?若答案是否定的才需要轉診。」
2.帶著轉診單讓原醫師引薦
理論上,診所或地區小醫院都有自己後送的醫院。彭福祥醫師補充:「當你被告知有需要到大醫院時,請先不要慌張,請原醫師幫你引薦他所熟識的醫院(甚至醫師),並請他開出有病歷摘要的轉診單,這樣接手的醫師會比較快熟悉你的問題和狀況喔!」
3.正規轉診可減免醫療費用
在良善的轉診制度下,由下(例如診所)往上(大型醫院)的醫療轉介,只要病人持有轉介單轉診,之後的一些醫療費用有減免喔!
【Note】勿生產時才任意自行到大醫院掛急診
臨床上不免有發生產兆了,才由119急診送來的「不明」(不在該醫院產檢)產婦。彭福祥醫師無奈地說:「這種生產是非常危險的,接手醫生沒有你的孕期檢查報告和病歷摘要,無法全盤預知生產台上可能的緊急狀況。所以不論你妊娠有多危險,切勿把風險集中在生產的哪一刻!」

【跨國狀況】國內產檢.國外生產
【Reason 4】不只達官顯貴流行到國外生產,就連一般媽咪也會因為寶寶將來能有多一種選擇而不辭辛勞遠渡重洋生產喔!
【Case 4】因為已有一次生產經驗,加上美國就學環境優的吸引,從事財務分析的琳達媽咪表示:「老大1歲以後,婆婆希望我再接再厲,於是我跟家人表明;如果要老二,另外準備50萬讓我到美國生囉!」……
【Way】
1.及早告知台灣產檢醫師
彭福祥醫師認為,這種情況多半早已計畫,孕媽咪更應該在國內規則產檢,並及早告知台灣的產檢醫師,讓醫師為你評估:你的妊娠是否適合到國外生產?
2.妊娠正常、自然產者較適宜
基於費用和醫療溝通,在國內產檢一切正常並可能自然產的孕婦較適合。「國外醫療費用較高,對於不確定能自然產,或有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的產婦最好不要嘗試。」
3.備齊在台檢查的各種報告
出國前要向台灣的產檢醫院申請各種已經做過的英文病歷和檢查報告,一來可以讓接生的醫師了解媽媽及胎兒的狀況;二來避免國外醫師要求重新檢查。
【Note】拿了適航證明再登機
目前航空公司的規定是:孕婦在懷孕32~36週之間搭機,必須出示醫生簽署之旅行同意書「適航證明書」,以及本人或配偶簽屬之切結書方可登機。

【不對味狀況】和現任醫師「不對味」
【Reason 5】生的少但要求生的好,是現代孕產婦的共同願望。幾經掙扎總覺得和現任醫師「不對味」,外加如果醫護人員的服務不佳,「換醫師」勢在必行……
【Case 5】Penny和老公在婚後第5年終於「做人」成功,多方打聽後決定讓某好口碑醫師做產檢,但三次產檢過後,Penny跟老公表示她想換醫師。「我相信X醫師的醫術很好,但每次他都用那疲憊的神情問我『這陣子如何?』才要啟口問問題,一旁的護士就搶答『下次產檢排在X月X日好不好?』……」
【Way】
1.保握前幾次溝通機會
彭福祥醫師表示:「在前幾次的產檢,孕婦可以透過介紹自身的身心狀態、家族病史等和醫師做良好的溝通,並試著提出問題詢問醫師,在問答之間找到『信任』。」有信任通常就不會有更換的念頭了。
2.32週之後不再換醫師
基於預留最後幾次產檢,以及提防早產風險,彭福祥醫師建議孕媽咪在32週之後,最好不要再更換醫師。
【Note】下一個醫師會更好?
雖然孕婦並非「病人」,但醫病溝通技巧仍要注意,彭福祥醫師認為,孕媽咪有「清楚」的問題,醫師才能有「明白」的解答!
若非狀況不得已,不然你的媽媽手冊若蓋了很多不同醫院的就診章,醫院恐怕也會對你的就診「忠誠度」質疑喔!

換醫師之前chick一下!
1.媽媽手冊
媽媽手冊會完整紀錄這一胎的每一次產檢項目、結果及注意事項,所以從手冊的記錄上就能了解孕媽咪和胎兒的狀況。
2.英文檢驗報告
因為媽媽手冊大多是以中文呈現,為了方便醫師閱讀,一些特殊的檢驗,都會附上英文的報告,例如:B型肝炎篩檢的結果,會用 HBsAg (+)代表表面抗原陽性,HBsAg (-)代表表面抗原陰性;同樣HBeAg (+)表示e抗原陽性,而HBeAg (-)代表e抗原陰性。
3.其他輔助資料
若媽媽有另外做一些超音波檢查、抽血檢驗、頸部透明帶檢查等,都可以要求拷貝作為日後轉院的參考資料,因此這些報告單要善加保存,以便醫師了解。
4.轉診單
通常會有病歷摘要,尤其為什麼轉診的原因等。

~原文刊載於2008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訂閱
玉美人客戶服務專線:
(02)89669762分機13、14
週二至週六 10:00~17:30
週一與國定例假日休館
訂購傳真:(02)8966-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