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須知
小心!別讓「細菌感染」打壞孕期好心情
更新日期:2011-05-09 記者:文‧整理/郭盈秀; / 採訪諮詢/三軍總醫院婦 / 2013.12.16
因為懷孕,孕媽咪身上開始出現有別於以往的現象:頻尿、分泌物變多、搔癢感,有的還可能會疼痛、灼熱、紅腫……。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河仰表示,除了定期的產前檢查外,孕媽咪也要記得隨時檢視自己的狀況,以免遭受細菌感染,讓孕期蒙上一層不舒服的陰影。針對細菌感染,蘇河仰醫師說明,主要可從「感染部位」和「細菌種類」綜合來看,詳細說明如下。
蘇河仰醫師表示,因為懷孕,孕媽咪體內酸鹼值和荷爾蒙改變、分泌物的增加,加上下半身會隨著愈往懷孕後期愈受到壓迫,因此泌尿道和陰道成為容易受細菌感染的部位。頻尿可說是懷孕常見的正常現象(尤其在前期和後期)。不過,蘇河仰醫師表示,由於泌尿道受到感染,也會有頻尿情況,加上小便疼痛及其他的症狀,因此泌尿道感染在懷孕期間是常見的。他補充,根據報告,孕媽咪泌尿道受感染的比例從都有,最嚴重還可能造成早產、子宮內胎兒發展遲緩或生出體重過輕兒等情況。內分泌血流的影響令人感到疑問的,為什麼孕媽咪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呢?蘇河仰醫師解釋,這主要是與孕期間的內分泌和血流狀況有關。懷孕時,體內會分泌高量的黃體激素,而高量的黃體激素會抑制膀胱內的逼尿肌收縮,以及造成腎盂輸尿管的平滑肌鬆弛,進而造成尿液滯留現象,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膀胱輸尿管逆流。此外,蘇河仰醫師表示,由於懷孕,孕媽咪全身的血流增加,因此會產生尿液濃縮程度降低的生理現象,這代表可能會出現糖尿問題,致使尿中的細菌容易孳生;而尿中黃體激素及雌激素的增加,更會讓孕媽咪下泌尿道抵抗細菌入侵的能力降低。無症狀菌尿症應即早治療蘇河仰醫師表示,懷孕期間所產生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就和一般人受感染相同,大腸桿菌所造成的泌尿道感染,就佔了所有感染的80%。他舉例,同樣針對患有「無症狀菌尿症」(即尿液內含細菌,容易增加泌尿道感染)的孕媽咪,有治療的和沒有治療的相比,前者生下早產兒以及體重過輕嬰兒的比例會較低。因此,孕媽咪若有菌尿症,建議應馬上接受治療。蘇河仰醫師補充,無症狀的菌尿症若未經治療,一段時間後,孕媽咪極可能會有解尿疼痛、甚至發燒、腰部疼痛等情況,這些症狀都代表孕媽咪極可能已患有「急性腎盂腎炎」。小心後遺症根據醫學統計,孕媽咪因菌尿症而發生急性腎盂腎炎的機會,高達20%,是一般女性好發率的10倍以上,且大多在第三產期(懷孕第36周後)有較高的感染率。蘇河仰醫師說明,這是因為孕期荷爾蒙分泌和胎兒壓迫,造成體內生理性輸尿管擴張及腎水腫,且懷孕的時間愈長,導致菌尿症發生的可能性則愈高。但只要菌尿症有經過完整的治療,急性腎盂腎炎發生的機會,就會降低到5%以下。感染部位:陰道 陰道內原本有正常健康的菌落(如乳酸桿菌),可協助維持pH值,保持陰道自我清潔的功能。蘇河仰醫師表示,由於孕媽咪體內pH<值改變和分泌物增加,且抵抗力下降,如果又加上環境潮濕、生活習慣等影響,很容易導致陰道內的菌落不平衡,造成陰道感染。細菌性陰道炎-這是一般女性容易感染的病症,孕媽咪受感染率更高;無特定細菌種別,主因是陰道內正常存在的菌落不平衡所造成。蘇河仰醫師表示,因為懷孕後更容易感染,根據統計,約有13-31%孕媽咪有此困擾。然而令人擔心的是,患有陰道細菌感染的孕媽咪,其流產的機率是正常孕婦的2倍;還可能會增加骨盆腔感染機會,易造成羊水早期破裂,提高早產的可能性。此外,蘇河仰醫師補充,經常性的陰道細菌感染,也會導致輸卵管發生沾黏現象,增加不孕的機率。症狀-分泌物有臭味(如魚腥味),顏色為灰白色或黃色。預防治療-治療方式安全又簡單,只要配合醫矚,定時擦藥、吃藥,就能痊癒。黴菌感染除了一般細菌性所造成的發炎外,黴菌也很容易使孕媽咪的外陰道受到感染。蘇河仰醫師說明,除了孕期所造成的身體狀態改變外,如果再加上長期習慣使用護墊,將可能造成陰道潮濕,增加受感染的機會。他補充,治療黴菌是最棘手的,就算醫師給予完全治療,患者內褲上存在的黴菌卻會形成可耐受各種惡劣環境的孢子,很難藉著清洗等方式去除,進而導致感染反覆發作。症狀除了外陰會感覺搔癢外,還會出現陰道灼熱感、分泌物增加且產生氣味與顏色,甚至還會呈現豆腐渣、乳酪狀,陰部也會紅腫,有時候小便會產生疼痛感。

     
訂閱
玉美人客戶服務專線:
(02)89669762分機13、14
週二至週六 10:00~17:30
週一與國定例假日休館
訂購傳真:(02)8966-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