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須知
家庭常備醫藥箱應準備什麼?
媽媽寶寶雜誌 /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 / 2013.12.16
小小急診室 每個家通常都會有一個急救藥箱,如果有了什麼病痛或是跌打損傷的,那麼可以進行簡單的處理。不過,經過時間的變化,急救藥箱的內容與項目也應該跟著醫療的進步而改進,以前的急救藥箱,時常有一大包棉花、雙氧水、紅藥水、紫藥水、黃藥水等,看起來有點壯觀,但是,你知道嗎?這樣的材料如今有些已經過時,不太符合現代—「簡易、輕便、容易」保存與方便取用的要求。 因此,我們應該重新檢視自己家庭醫藥箱的內容,讓處理居家的臨時小問題時能夠更方便而有效,並防止不必要的後遺症。以下就將一般急救藥箱的內容物,分為醫療器材、衛材及藥品等三大類來分別說明—
精密的醫療器材一般家庭當然不需要準備,通常也用不著,但是有些小設備算是非常便宜,而且使用的機會相當大,可以考慮購置。

體溫計
測量體溫之用;在SARS之後,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些體溫計,特別是水銀溫度計或是紅外線的耳溫槍。測量額溫之類的或許比較不準,但是水銀溫度計、耳溫槍如果有按照正確的使用方法,一般都還相當準確。

血壓計
測量血壓之用,目前比較常見的是「電子式」及「水銀式」的血壓計。雖然,水銀式的血壓計比較準確,但是操作上可能比較困難。此外,有通過檢驗的電子式血壓計若能正確使用也相當準確,可以就使用上的需求來做取捨。

筆形手電筒
主要是用來看比較深處的傷口、或是眼睛、喉嚨、外耳道之類的問題;有時也可以用來檢查瞳孔的大小、對光的反射等。

處理傷口或包紮的器具
如:鑷子、繃帶剪等。一般剪紗布繃帶用的剪刀是「鈍頭」的,比較不會傷到皮膚,如果用一般的剪刀代替,使用上可能需要注意一下。鑷子可以用於夾出異物之類的用途,家庭中使用盡量選頭比較鈍的,以免操作不當進一步造成傷害。

消耗性衛材
過去很多衛材都是大包裝,採購時看起來比較划算,但是使用時打開之後很快就不是無菌的,反而比較浪費,因此,建議你最好是使用「小包裝」而經過「滅菌的」。
以下幾種,大概是一般情況都必須準備的,至於數量的多寡,可以按照家中人口、家中成員年齡、使用機率來決定。

消毒紗布
覆蓋傷口之用;通常是無菌包裝的,分成很多種大小。像二吋見方的紗布就很常用到,較大的紗布可以用於大傷口或是比較大面積的燒傷。

繃帶
主要的用途,是把紗布等敷料固定在傷口上。繃帶有分各種寬度,可以按照實際的用途來選購。四肢或是手指的傷害,有時候使用「網帶」更加方便,當然價錢也比較貴。還有「彈性繃帶」可以用於傷肢加壓、預防水腫之用,可以在醫師建議下使用。

膠帶
用來固定敷料或是繃帶之用,像常見的3M紙膠帶就是。另外市面上還有減敏的膠帶,成分比較不會引起過敏,當然價格會比較貴一些。有些人較長期使用紙膠會發生皮膚癢或是起疹子的情況,這時候就可以使用這一種膠帶。

棉花棒(棉籤)
用來沾消毒藥水塗傷口之用。過去大多是使用鑷子夾棉球來沾消毒藥水,家庭中使用上相當不方便,而且不容易達到無菌操作的要求。
一般的棉花棒很短,而且不是無菌的,可以用於清潔的用途,但不適合傷口處理。有些小包裝、經過滅菌的長棉籤,使用上比較方便。

OK繃
看起來好像很平凡,不過對於小傷口,倒是非常方便,集合了紗布、繃帶、紙膠的功能於小小的一個OK繃。

酒精棉片
用於消毒皮膚或是器械之用。傳統的作法,用鑷子夾棉球來沾藥用酒精,不僅不方便,也容易則有安全性的疑慮,也應該替換掉,現在有使用更簡便的酒精棉片小包裝。

其他
還有一些東西對於傷口處理上會增加很多方便,例如:拋棄式手套、無菌手套等。

藥品
藥品這部分過去是家庭醫藥箱的重點。不過家中又不是要開診所,其實不要準備太多的藥品,要記住所有的藥品都是會過期的。而藥品種類多,又不一定會用到,成本就會提高,此外,用錯藥、吃錯藥的機會也會提高。
下列幾種的藥物,通常是優先會被考慮準備的—

傷口消毒的藥水
過去對於外傷的處理都會先用雙氧水來處理傷口,以減少傷口的感染。目前通常都以「優碘溶液」來取代雙氧水作為傷口消毒之用,因為優碘不管對細菌、黴菌、病毒,或是原蟲等都有效。

必備的消毒藥水—優點
優碘又稱普維酮,為碘的化合物,與病原體或傷口組織接觸時,會形成薄膜,然後慢慢釋出碘來達到殺菌效果。優碘的殺菌效果強,為廣效型的殺菌劑,且容易清洗、溫和不刺激,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消毒藥水。
不過優碘使用上有個缺點,就是怕傷口以後經日曬皮膚色素沉著形成色斑,頭頸部以上的傷口,可以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淨傷口,以儘量避免色素沉著的問題。此外,有些人會利用一些藥物來止血或是促進傷口癒合,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增加傷口的感染的機會。

生理食鹽水
這也是家庭醫藥箱常見的衛材。如小範圍的清洗傷口、黏膜之用。使用上盡量不要使用大瓶裝,除了有保存期限的考慮,一旦開封了也須一次用完,有點浪費。一般用來清洗隱形眼鏡的小瓶裝生理食鹽水倒是很方便使用。

含有抗生素成分的消炎藥膏
主要是作為防止傷口發炎感染之用,像四環黴素(OTM)、新黴素(Neomycin)之類的,雖然成分有所不同,不過效果不會差太多,準備一、兩種就夠了。這些藥是適合小的傷口,如擦傷或裂傷。一般顏色都很淺,用在頭臉部的傷口也不怕會有色素沉澱的問題。

感冒用藥
一般的感冒大都是病毒所引起,並沒有特效藥,治療上主要是以「減輕症狀」為主。市面上的綜合感冒藥,品牌很多,但它們在作用上大同小異,依其所含主成分區分為單方或複方品項。

單方的藥物
大致上都是解熱鎮痛劑、治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止咳的藥物等。

複方的感冒藥
含多種成分,可以同時緩解多種感冒症狀,如發燒、頭痛、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等。

感冒糖漿
一般感冒糖漿都是複方,也因為能緩解多種症狀,所以有些人誤把感冒糖漿拿來當成治病的萬靈丹,不論感冒發燒、頭痛、流鼻水,腰痠背痛、疲勞或提神都服用,這是不恰當的。

腸胃用藥
最常見的是制酸劑及止瀉藥物。這一類藥物有些不需要醫師處方就可以在藥房買到,治療效果上也差不多。對於一些臨時出現的症狀,或是外出旅遊時有相當大的幫助。
有些人喜歡使用傳統的藥物,例如:保濟丸、猴標六神丹之類的,大致上只要是有經過核准的藥物應該都可以,不過如果是比較長期的症狀,或是服藥後沒有改善,可能要就醫診治比較不會耽誤病情。

皮膚用藥
被蚊子、螞蟻叮咬,或是接觸毛毛蟲等,導致人體微血管擴張,引起發癢、紅、腫、熱、痛、長疹子等症狀,甚至起小水泡,嚴重者還會引起過敏反應;但你知道嗎?有一些外用的藥膏,就可以治療這些小問題。其他還有一些引赤劑,如:薄荷油、薄荷、樟腦油、甲基水楊酸、丁香油等成分的藥物,市面上常見的萬金油、曼秀雷敦、綠油精等,就屬於這類產品。
這類藥品是利用抑制皮膚的感覺接受器,來減輕癢及痛的不適症狀,且能增加患部的血液循環,可讓患部感到清涼舒服。同樣的,如果遇到原因不太清楚的病灶、或是擦藥之後問題還是沒有改善,這時還是需要去看皮膚科醫師。

其他醫師建議準備的藥物
有些人有一些發作性疾病,醫師都會開一些預防性或是發作時候要服用的藥物,常見的例子,如:心肌缺氧使用的硝基甘油片、氣喘時候使用的支氣管擴張劑。這一類的藥物,很多可能是屬於醫師處方藥,要仔細注意藥品儲藏的建議,並且姓名標示應清楚,不要使用在醫師建議使用的情況之外。

7步驟.正確使家庭醫藥箱
家庭常備醫藥箱的內容物,應該怎樣存放即使用,其實是有一些竅門的,以下幾點是非常重要的—
1.外用藥品與口服藥品需分開放置:例如外傷消毒使用的優碘藥水與感冒咳嗽藥水要分開放,以免忙中取錯而造成誤服。
2.避免置於高溫處:光和高溫會加速藥品的氧化,加速藥物的變質;因此,醫藥箱最好放置於陰涼而且不會有陽光直曬藥品的問題,也不要將藥品存放在浴室等濕度很大的地方。
3.要放置在幼兒無法自行拿取的地方:因為這些藥品或是衛材常常會吸引幼兒的目光,而造成誤食。
4.在明亮地方使用藥物:使用藥物時一定要在明亮的光線之下進行,暗處很容易出錯。使用後應隨手將藥品放回原藥袋內。
5.藥品最好保存原藥品標籤:不要將說明書或藥品外包裝丟棄,不要將不同的藥品放置在同一個藥袋內。如果沒有標籤的散裝藥物,可使用乾淨有蓋的容器存放。
每一種藥品應按類分開,並貼上醒目的標籤,註明藥物名稱、用法、用量以及失效日期。
6.藥物變質不宜使用:使用藥物時,應注意觀察其外觀變化,如果藥物發生鬆散、變色、混濁、黏連、開裂、發霉、蟲蛀、吸潮、結塊、有異味、或出油等情況時,應丟棄不可再使用。
7.定期檢視藥物期限:藥品均有有效使用期和失效期,過了有效期絕對不能再使用,否則會影響療效,甚至會帶來不良後果。因此,每年應定期對備用藥品進行檢查,並且及時更換。

每一個家庭的小急診室
家庭的醫藥箱,是每一個家庭的小急診室,隨時將設備、藥品與衛材維持在最佳的狀態,可以讓居家生活更加安全。現代的醫療,更加重視用藥的安全,常備醫藥也朝向簡單、方便、實用及不容易出錯來發展。關心家人健康的你,此刻是該將醫藥箱拿出來重新整理汰舊換新。



~原文刊載於2008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訂閱
玉美人客戶服務專線:
(02)89669762分機13、14
週二至週六 10:00~17:30
週一與國定例假日休館
訂購傳真:(02)8966-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