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爸爸須知
向媽媽們好好學習
媽媽寶寶雜誌 / 文/何戎 / 2013.12.16
將滿三歲的女兒,最近常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媽咪不要去上班!」童言童語,聽了真叫人覺得既有趣又可愛。不過這句話,卻也道出了現代媽咪們,家庭工作兩頭忙的辛苦。其實,爸爸們真要向所有的媽媽好好學習,而我認為,最需要先學的,是媽媽對小孩的「三心二意」。
所謂的「三心」,指的是耐心、細心與愛心。媽媽們的「耐心」沒話說,通常是爸爸的好幾倍,也許因為男女先天性別差異,多數的爸爸比較耐不住性子,照顧或教育孩子,總不如媽媽有耐性,尤其遇到孩子哇哇大哭,爸爸們不是顯得手足無措,就是哄了好一陣子,聽到孩子還在哭,便開始不耐煩起來。媽媽們卻可以很有耐心地抱著孩子在懷裡,邊拍邊搖,一邊還輕聲細語地說「寶貝乖乖,媽咪“惜惜”!」直到哭聲停歇為止。教育孩子更需要極大的耐心!否則一不注意,還可能影響孩子學習的興趣。兒子每週固定會上心算課,有一回,我陪著他複習做題目時,發現他一直沒在專心,連續做錯了兩三題之後,我講話也開始變得比較大聲,「你到底有沒有在認真計算呢?為什麼這題3加7加5會是14呢?再重算一次!」兒子似乎有些被我的語氣嚇到,略帶無奈地問我,可不可以不要算了?「不行!還有好幾題咧」,當時在一旁的老婆見狀,立刻改用另一種方式跟兒子溝通。「哥哥,你是不是在想其他的事情,所以沒有專心呢?沒關係,慢慢算,不要急,媽媽陪你一起算,來!5加4加3……對啦,就是這樣算,哥哥你好棒喔!」說也奇妙,原本快無精打采的兒子,變得有精神起來,一下子就把題目算完,當下我體認到,父母對孩子有耐心,會讓他們更肯定自己,也更有自信。

「細心」、「愛心」.親子心連心
除了耐心,媽媽的「細心」也是爸爸們要學的。許多爸爸常常比較“粗線條”,很少私下細心觀察過自己的小孩。媽媽們卻因為較細心,所以能發現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與孩子不同的成長變化,因為細心,所以關心,懂得孩子在想甚麼,親子溝通上自然比較不會有困難。像我老婆就是個很細心的媽媽,哥哥、妹妹應該用哪一種溝通與管教的方式,她總比我更清楚,連孩子的情緒起伏,身為媽咪的她也都很能掌握,讓我真是佩服地“五體投地”。平常出門,她也總會先想好,今天要帶哪些孩子的隨身必需品,免得出門要用時卻沒有。現在慢慢地,我也學到“部分”老婆對於孩子的「細心」,真正細心關注孩子的變化,我發現,其中可是有說不出的樂趣呢。媽咪的第三心當然就是源源不絕的「愛心」了。“母愛”的偉大,真讓爸爸們難以望其項背。媽媽了愛孩子,不論是時間、金錢或健康都可以犧牲。就拿餵母奶來說,許多媽媽知道,母奶可增加孩子的抵抗力,於是即便做完月子返回工作岡位,也不顧自己的疲累,仍利用上班的休息時間擠母奶“存量”,沒斷奶前,這些媽媽天天得忍受漲奶的痛苦,下了班還要急急忙忙趕回家餵奶。另外,很多媽媽有了小孩後,對於孩子的花費也從不計較,寧可省自己的錢,也不會省孩子的錢,媽媽的想法總是,只要少買一件喜歡的衣服,就可多買幾項孩子的東西。除此之外,媽媽們為了多陪小孩,付出「愛心」,還可以犧牲捨棄掉許多跟朋友們的聚會,尤其是晚上的聚會,因為,孩子永遠是她們心中的第一順位,白天上班已經無法跟孩子相處了,晚上當然是回家陪孩子優先,然而,換做是多數的爸爸們,要做到為孩子而放棄許多和三五好友的聚會,恐怕不是件易事。

「注意」、「誠意」.當全心全意
爸爸們也該學習媽媽對孩子的「二意」—「注意」與「誠意」。媽媽們照顧小孩時,專注力十足,無刻不在「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就算手邊正好有事情在忙著處理,也能“一心二用”,隨時定睛在孩子身上,但爸爸們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容易分心,尤其在看電視時,“注意”小孩的能力常會突然“驟降”,以致於常可聽到,有些爸爸一邊看電視一邊顧小孩,結果小朋友不小心從床上或是沙發上跌下來的恐怖“經歷”。「誠意」是爸爸要學的另一功課,千萬別讓孩子一直覺得,媽媽始終比爸爸有“誠意”傾聽他們,小孩子的感覺是相當敏銳的,他們可以感受到,你是很認真地在聽他們說話,還是假裝聽聽敷衍一下。記得曾經有幾次孩子對我說話,我卻心不在焉時,兒子或女兒突然就說一句:「把拔,我在跟你說話,你有沒有在聽啊?」來提醒我,他們發現,我傾聽的「誠意」明顯不足。媽媽對孩子的「三心二意」,讓她們在跟孩子的相處上,獲得的,永遠比犧牲失去的多更多,爸爸們如果願意,也可以學習用「三心二意」增進親子關係。但爸爸永遠有向媽媽學習不完的親子功課。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辛苦,卻甘之如飴!五月,祝福所有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原文刊載於2008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訂閱
玉美人客戶服務專線:
(02)89669762分機13、14
週二至週六 10:00~17:30
週一與國定例假日休館
訂購傳真:(02)8966-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