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 感冒與過敏性鼻炎的判別 鼻炎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常常與其他呼吸道系統疾病並存,如氣喘、鼻竇炎、中耳炎等。由於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與感冒非常類似,容易被誤判而延誤治療時機,錯誤的治療方式也可能導致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徐世達主任表示,其實兩者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感冒)造成的症狀通常在5~7天內會獲得改善,如果病患的鼻炎症狀(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鼻塞等)反反覆覆持續超過三週以上,再加上有過敏家族史,就必須懷疑可能是過敏性鼻炎。 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 許多父母對異位性皮膚炎一點也不陌生,因為異位性皮膚炎通常發生在嬰兒期。其判別的基本要素包括了:皮膚搔癢、慢性或慢性覆發性皮膚紅疹、以及有異位性體質的個人或家族史。除了避開過敏原之外,防止搔癢是治療的根本之道。徐世達主任表示,太熱或是流汗,接觸到刺激物如羊毛、寵物或是肥皂,甚至是食物都可能是誘發因子。除了做足防治措施,必要時需要使用外用類固醇藥物。只要症狀控制良好,大多數病人的症狀會漸漸改善或消失,只有少數人會持續有皮膚炎的症狀。 妊娠性蕁麻疹 懷孕女性身體處在高度過敏的狀態,有許多女性在懷孕期間都飽受妊娠性蕁麻疹的困擾,例如穿了毛線衫或是使用了托腹帶,皮膚就出現了令人搔癢難耐的紅色疹子。徐振傑主任表示,有過敏體質的女性,在懷孕之後會加劇身體的過敏反應,例如藥物、食物、過敏原刺激等都可能引起妊娠性蕁麻疹,但是,只要避開過敏原,症狀多數就能緩解。 防治守則 徐世達主任表示,研究指出,在6歲以前有過敏氣喘症狀的兒童,約有76%在成年後其過敏氣喘症狀仍會持續存在。但是,只要從懷孕第二產期前至出生後6~9個月大期間照顧良好,則大部分的過敏氣喘症狀會減輕,並有機會恢復到接近正常狀態,過著與正常人相同的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