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肌肉各有所司
三軍總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楚恆毅指出,人們常講「七坐八爬」,就是指baby從坐、爬等粗動作開始向外探索,並與之互動,相較六個月大之前對外界刺激所表現的各種行為模式,大部分是受了「原始反射」的影響,此刻已轉為隨自我意識的活動了。
在動作發展中,分為粗動作與精細動作,楚恆毅醫師解釋,粗動作指的是嬰兒較大動作的發展,包括頭頸部、軀幹,還有四肢等稱為「大肌肉」的動作跟控制;細動作則是指由手、眼負責的「精細」動作,包括手臂、手掌、手指等稱為「小肌肉」的運作,以及嘴唇、顎、舌頭、眼皮、眼球的活動。
原始反射vs.姿態反應
以「原始」稱之,表示是不成熟的;「反射」則是無須思考,會立即對刺激做出反應。楚恆毅醫師解釋,以動作的發展來說,新生兒剛出生時從只會平躺到會翻身,這期間,「驚嚇反應(突然給予聲音或肢體的刺激,孩子會像受到驚嚇般的揮舞雙臂)」常常可見。原始反射有許多種,有一定的發展順序,也有一定的消失順序,大概約六到八個月後,就見不到什麼原始反射了。但相對地,自2〜14個月之間,baby也會逐漸發展出終身都存在的「姿態反應」,例如摔倒時,會向前伸出雙臂保護自己的「降落傘反射」,或快滑倒時試圖保持平衡的動作。
動作發展原則與能力
粗細動作的發展有一定的階段與原則,當大肌肉成熟,可促成身體神經體系更細緻發展,小肌肉的掌握也才能愈來愈好。
粗動作
由頭到腳:楚恆毅醫師解釋,當頭頸部肌肉成熟後,才到軀幹,再到四肢,因此,嬰兒通常都從頭頸部的動作先發展,依序是肩膀、胸背部,然後是上肢,最後才到骨盆、臀部,還有下肢動作的發展。
而這些發展約以六個月大為分水嶺,六個月大以前,頭部和軀幹上部的發展速度較快,當六個月大以後,下肢的成長速度加快,身體比例隨之改變,新生兒期的「頭重腳輕」現象漸漸消失,身體的重心也隨之下移。
粗動作在能力展現上包含:靜態的穩定力(如坐立、站立)、移動能力(如加速跑步)與球類操作能力(投擲、接球與踢球),加上由前兩者共組的協調力,可逐漸發展複雜的粗動作,如騎三輪車。
0〜36個月粗動作發展里程碑
月數 | 能力 | bobo初體驗紀錄 |
0〜1 | 趴在床上聽到聲音會轉換臉的方向。 | 個月 天 |
2 | 以直立的方式抱寶寶,頭能夠抬起來。 | 個月 天 |
5 | 翻身(有能力從俯臥變仰臥) | 個月 天 |
6 | 坐著的時候,會設法移動上身去拿一個較遠的東西。 | 個月 天 |
6 | 從仰臥翻身成為俯臥。 | 個月 天 |
7 | 不必大人協助,自己會用雙手和雙膝做出爬行的姿勢。 | 個月 天 |
7 | 不必靠著任何東西而能坐著,至少維持60秒鐘以上的平衡。 | 個月 天 |
9 | 可以不同側手腳交互的方式爬至少1到2公尺。 | 個月 天 |
9 | 會用手拉住東西站起來。 | 個月 天 |
9 | 拉著他的雙手時,會移步走。 | 個月 天 |
11~12 | 會扶住家具或其他東西的邊緣,自己側行走一步。 | 個月 天 |
11~12 | 能自己平穩地站著,不必任何支持。 | 個月 天 |
12 | 示範從坐到站,寶寶跟著做。 | 個月 天 |
13~14 | 至少會走3到4公尺,以腳跟先著地的方式,而且兩腳間隔的距離不會太大。 | 個月 天 |
14 | 會以爬行的方式上樓梯。 | 個月 天 |
14 | 會拉著玩具(如汽車)走。 | 個月 天 |
15 | 會自己爬上大人的椅子,坐在上面。 | 個月 天 |
15 | 聽到音樂時,會隨著音樂做出跳舞的動作。 | 個月 天 |
16 | 會用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踢球或其他東西。 | 個月 天 |
15~18 | 會自己上、下樓梯。 | 個月 天 |
19~20 | 會丟球。從後上方往前下方投擲。 | 個月 天 |
20 | 會跑。 | 個月 天 |
24 | 會雙腳跳兩次(或兩次以上)。 | 個月 天 |
24 | 自己爬上滑梯且自己溜下。 | 個月 天 |
26 | 有能力不依靠任何東西單腳站著一秒鐘以上。 | 個月 天 |
29 | 很平穩的跑,而且9公尺需時6秒以內。 | 個月 天 |
31 | 下樓梯時,有能力從第二階或第三階跳下。 | 個月 天 |
36 | 會自己踩三輪車。 | 個月 天 |
發展時間長:從孩子出世起,就具備了細動作的能力,只是在前兩三個月並不明顯,因發展順序之故(從遠端到近端),但之後的細部動作即陸續發展,楚恆毅醫師說,父母若仔細觀察,出生兩個月到三個月後,可發現baby可緊握一樣東西,已不再是剛出生時,你握住他會有原始反射動作而已。
過程複雜:以手眼協調的能力來說,是高度神經系統運作的結果,他舉例,baby看到糖果想要吃,進一步用手拿起糖果放入口中,過程中,包含視覺、知覺傳遞到中樞神經,經過一連串迅速的處理後,產生神經肌肉動作的複雜過程。
細動作在能力展現上包括:手眼協調(在原始反射時即已訓練)、手部精細動作(如10個月大時會換手、一歲多會塗鴨)與感覺統合(神經連繫與反應恰如其分,是一種自然發生的過程)。每一項精細動作都需要baby從刺激、經驗、訓練與學習中發展而來。
0〜36個月細動作發展里程碑
月數 | 能力 | bobo初體驗紀錄 |
0 | 把手指放到寶寶的手心,他會自動把手握起來。 | 個月 天 |
2~3 | 緊緊地抓住擺在他手中的玩具。 | 個月 天 |
3~4 | 會自己搖動手裡的小玩具。 | 個月 天 |
4 | 會把玩具或其他東西放到嘴裡。 | 個月 天 |
5 | 會拉動或弄縐紙張。 | 個月 天 |
5 | 會用一隻手拿起東西。(註:初生嬰兒拿東西都要用兩隻手,不會用一隻手。) | 個月 天 |
6 | 會用玩具或小東西敲打桌面。 | 個月 天 |
7 | 把小積木由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 | 個月 天 |
7 | 當寶寶一隻手拿東西,再給他一個時,會用另一隻手來拿,而且原來的東西也沒有放下。 | 個月 天 |
8 | 把手指伸入瓶口或其他東西的小洞。 | 個月 天 |
8 | 用兩手搬起比較大的物件。 | 個月 天 |
8 | 會用兩手拿起小杯子。 | 個月 天 |
9 | 會拍手。 | 個月 天 |
9 | 會用兩個手指尖(拇指及食指)拿起一顆小東西,如葡萄乾。 | 個月 天 |
11 | 會把一些小東西放入杯子、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 | 個月 天 |
11 | 會自己把襪子脫下來。 | 個月 天 |
12 | 會同時玩兩種以上的玩具。 | 個月 天 |
12 | 坐著滾球。 | 個月 天 |
12 | 翻書或雜誌時,會一次翻兩、三頁。 | 個月 天 |
13 | 會重疊兩塊握兩塊以上的積木造一個塔。 | 個月 天 |
14 | 會用筆塗鴨。 | 個月 天 |
17 | 會把瓶子的蓋子打開或蓋上。 | 個月 天 |
18 | 已出現慣用手。 | 個月 天 |
19~20 | 用5個(或5個以上)木塊垂直疊高成一個塔。 | 個月 天 |
22 | 丟球給他時,他會去接。 | 個月 天 |
23 | 會一頁一頁的翻圖畫書。(若一翻就兩、三頁,不算通過。) | 個月 天 |
23~24 | 會畫直線。 | 個月 天 |
25 | 用小剪刀剪東西。 | 個月 天 |
34 | 玩黏土或其他可塑造的東西,如湯圓。 | 個月 天 |
34 | 可自己畫出一個圓圈。 | 個月 天 |

但更令人感嘆的是,當前由於少子化之故,許多父母疼小孩過了頭,事事代勞,百般呵護,愛森兒童多元發展教育中心職能治療師蘇文清指出,「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展現能力的機會,更未能提供足夠的練習機會」。
歐緹斯特職能治療所暨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治療師蔡建志表示,孩子的每一項能力養成,都是從日常生活中一連串的活動學習而來,過程中,如果孩子的表現符合期待,不妨增加一點挑戰,讓他覺得好玩而願意繼續進行活動,重複幾次,能力會更加精進;反之,就要降低難度,協助他過關以建立自信,並繼續下一關的挑戰。
蔡建志主任說,父母要正視孩子「在哪一階段應有怎樣的能力發展」,而不是「自欺欺人」,以為現在不會,長大就會了,他強調,假如不能「在適當的時間有恰如其分的表現」,而有「落後」的情形出現時,再來就需要付出加倍的時間練習,才能跟上進度,對孩子的自信心難免造成打擊。
定期評估‧確保正常發展 | ||||||||||||||
|
用心陪孩子‧不揠苗助長
孩子的能力究竟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受訪者一致表示,端看父母的教養心態為何?的確,當前的大環境的確未能提供孩子很好的生長環境,種種因素造成不少孩子在基本的心智能力養成上出現了各種問題,身為主要照顧者的父母,為了孩子,更要積極尋求解決方法:
1.花時間陪孩子
只要花時間用心陪孩子,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學習的契機。蔡建志主任說,如到住家附近的公園玩,不僅讓孩子在活動中發洩了體力,學習了技巧,也能與其他小孩有了相處的機會,一舉數得!他說,「陪伴不是買東西,僅屬有錢人的權利」,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長,實屬天職,但他認為「現代父母不會玩」,少了父母的示範,孩子的學習動機自然薄弱。
3.不過度保護孩子
楚恆毅醫師則建議,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父母應放手讓他主動探索、學習,但自己要在一旁用心觀察,並視情況給予幼兒必要的協助,才能幫助孩子養成應具備的能力。
4.自然展現最好
錯過了能力養成黃金期,雖然也可再重新學習,不過,楚恆毅醫師和傅中珮治療師皆表示,從職能訓練中固然可協助孩子建構所欠缺的能力,但真正要落實在生活中仍然存有距離,換言之,「天然ㄟ尚好」!
6.不能揠苗助長
發展遲了固然不好,但過早也不好,揠苗助長也會影響孩子能力養成是否順利的一大問題,蘇文清治療師說,能力養成有階段性,當孩子的發展「力量夠了,準備好了」,自然而然就會了!千萬不要在孩子能力還不及時,即要求他做超出能力的事,因為欲速則不達,對長遠發展可說是弊多於利。
根據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兒保育系副教授楊曉苓擔任研究主持人,所做的《0〜2歲嬰幼兒適性發展學習活動綱要之研究》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研究告訴我們,嬰兒與學步兒階段在未來的發展上,不僅僅是奠定基礎的階段,其影響性可能更超過我們的想像。」
為了讓父母更清楚如何陪孩子活動,本文除提供發展里程碑外,在0〜2歲部分亦以該報告針對不同階段所提出不同指標能力為依據,請職能治療師設計親子活動並提出養成建議,希望父母能夠多陪孩子活動,順利讓孩子發揮天賦能力!


-
優惠價 NT$490
-
優惠價 NT$948
-
優惠價 NT$690
-
優惠價 NT$490
-
優惠價 NT$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