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jpg)
有效預防產後腰痠背痛
媽媽寶寶雜誌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醫師廖麗蘭 / 2013.12.16
你以為只有懷孕才會腰痠背痛嗎?如果在懷孕期間就有這種現象的媽咪,產後也可能會有腰痠背痛的情形喔!因此,想要有效預防,可得從孕期到月子期間,都須特別留意。
為何產後容易腰痠背痛?
西醫觀點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謝霖芬表示,懷孕期間的身體結構產生變化,再加上肚子前挺過度前彎,使得長期姿勢不正確,此外,體內分泌放鬆酵素讓韌帶變鬆,造成恥骨、薦腸關節部位變鬆,因而產生腰痠背痛。至於產後容易腰痠背痛的原因,通常與一般腰痠背痛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是體重尚未回復到生產前的體重,而造成長期姿勢不良所造成。他強調,如果在孕期,骨盤及腰椎都會痛的孕婦,通常產後持續腰痠背痛的機率就大,不過,如果是從孕期就延續到產後者,都會逐漸恢復,只要日後體內荷爾蒙分泌回復懷孕前情況,自然就不會出現腰痠背痛的現象。
中醫觀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醫師廖麗蘭則認為,從中醫的角度上來看,在產後出現腰痠背痛的現象,通常是因為懷孕與生產期間傷到腎氣。由於腎囊括的部分為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及骨骼等區域,因此,女性在懷孕過程中,相當容易耗損腎氣,廖麗蘭中醫師說,中醫裡的腎功能,含括了女性的子宮,為提供胎兒營養補充的來源之地,因此,即使是小產,也必須在術後做好調理工作。
孕期先護腰
西醫觀點
懷孕期間由於肚子日益的增大,會使得骨盆前傾,讓腰椎的弧度增大,因此,當腰椎曲線長期前傾,就容易出現腰背痠痛的現象。謝霖芬醫師進一步解釋,在懷孕後期,孕婦全身的韌帶會變得鬆軟,使得生產時骨盆可以擴張,但當韌帶變鬆時,加上姿勢不良,就容易造成關節的損傷或產生腰痠背痛的現象。
you can try
謝霖芬醫師提醒,懷孕期間就要特別留意日常姿勢的正確,減少久坐或久站,也可適度做些伸展運動,就有助於減緩並預防腰痠背痛的現象。
中醫觀點
廖麗蘭中醫師表示,其實在懷孕期間就容易出現腰痠背痛,只是一般人在孕期擔心影響胎兒健康,通常不願意服藥或做調理,而讓這種現象持續到產後。她建議,懷孕期間,平日若腎氣足夠,產後發生腰痠背痛的情形機率較低,但如果以往就常有腎虛現象(症狀如手腳冰冷、拉肚子、怕冷、多尿等)時,腰痠背痛的情形延續到產後的機率就較一般人為高。
you can try
廖麗蘭中醫師建議,身體較為虛弱的女性朋友,平日就要減少寒涼的食物的攝取,因為寒性食物會耗損能量,讓腎氣更不足,而應改以溫熱性食物為主,以保住腎氣。此外,也可飲用簡單的茶飲,如人蔘茶或杜仲茶等,以補足中氣。
食物涼、平、溫性辨分明
溫暖食物:紅蘿蔔、油菜、南瓜、酪梨、龍眼、荔枝、櫻桃、芭樂、楊梅、栗子、黑芝麻、紅糖、麥芽糖、蒜、香菜、生薑、蔥、韭菜、牛肉、雞肉、蝦、羊奶等。
平性食物:葡萄、檸檬、木瓜、草莓、李子、茼蒿、花椰菜、包心菜、豌豆、四季豆、花生、黑木耳、玉米、地瓜、馬鈴薯、橄欖、豆漿、白米、糙米、黃豆、黑豆、紅豆、冰糖、魚肉、豬肉、雞蛋。
涼潤食物:白蘿蔔、菠菜、瓢瓜、冬瓜、絲瓜、小白菜、地瓜葉、苜蓿芽、豆芽菜、菱角、蓮藕、香菇、冬菇、蘑菇、白木耳、綠豆、豆腐、蘋果、蓮霧、番茄、香瓜、柳丁、蜂蜜、鴨、蟹、蛋白、牛奶、薏仁等。
產後必調理
西醫觀點
謝霖芬醫師指出,想要避免產後出現腰痠背痛的情形,首先就要讓體重儘早回復,讓腰椎的壓力降低。由於韌帶回復期約1個月左右,因此,如果產後1個月內仍有腰痠背痛的情形,通常是因為日常姿勢不正確,這時必須依照一般人腰痠背痛的情況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對於施行剖腹產且產後腰痠背痛情形嚴重的產婦,只要等剖腹產的傷口癒合即可進行復健。
you can try
1.改善抱小孩的姿勢:很多人喜歡把小孩抱在胸前,但謝霖芬醫師認為,這種姿勢反而會讓腰背承受的壓力過大,因而產生腰痠背痛的情形;最好的抱姿,還是以傳統的後揹姿勢,讓寶寶的重心與脊椎靠近,這樣一來,腰椎受力力臂較短,較符合人體工學。
2.改變坐月子的觀念:傳統坐月子習俗,總是認為月子期間必須多躺,儘量不要走動,日後才不會腰痠背痛,但在西醫的觀念裡,「躺久了反而容易出現問題」謝霖芬醫師提出,因為躺久了,會影響脊椎軟骨的新陳代謝,最好的方式反而是應該多走動,經常起身動一動、或者伸展一下,讓脊椎的軟骨有良好的新陳代謝,才能免除腰痠背痛的困擾。
中醫觀點
由於懷孕生產過程,容易損傷腎氣,廖麗蘭中醫師表示,「坐月子就是在耗損腎氣後必須做的調理工作」,她說,在月子期間的調理方式,與月經週期相似,如果調理的好,日後產生腰痠背痛的情形就會降低。不過她提醒,如果在月子期間過後,腰痠背痛的情形仍舊相當嚴重,就可能有體質上的不同,須做特別的調理,因此建議最好請專業中醫師在藥引上的適度增減與調配。
you can try
月子期間的調理與月經週期相同,分成化淤、補血、補腎氣等三個階段,廖麗蘭中醫師提供正確的調理方式供媽咪參考。
1. 第一階段:生化湯+杜仲或桑寄生(一天一帖,共喝5帖)
‧ 自然產第2天開始喝、剖腹產第5天開始喝。
‧ 若有腰痠背痛情形者,可加強杜仲或桑寄生。
2. 第二階段:八珍湯+杜仲或桑寄生(一天一帖,共喝7帖)
‧ 八珍湯的內容為四君子(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四物(當歸、熟地、川芎、白芍)。
3. 第三階段:十全+骨碎補+續斷(一天一帖,共喝10帖)
‧ 十全是四君子湯加上四物的合方,再加入黃耆及肉桂而成,是補氣血的良方。
腰子能補腰嗎?
很多人以為吃腦補腦,吃腰子就能補腰,但廖麗蘭中醫師強調,腰子只是中醫裡所謂的藥引,如果沒有搭配中藥材,或許達不到相當的效果。
預防‧舒緩的方式
西醫運動
謝霖芬醫師提出,如果有腰痠背痛情形的人,平日可以做一些「平背運動」,也就是保持脊椎向後的運動,例如,平躺在地面,讓背部直接貼地,或者全身緊貼著牆壁,收縮腹肌,讓身體背部挺直貼牆,都是簡單又好做的居家復健小運動。
中醫穴道
中醫則能以經絡按摩的方式讓痠痛降低,廖麗蘭中醫師說,平日或做伸展運動時,可以同時按摩腎俞穴(第1、2椎的1.5吋位置)、命門穴(肚臍正後方,在第2、3腰椎之正中線上)、大腸俞穴(第4腰椎棘突下,督脈腰陽關旁開1.5吋位置)、委中穴(膝彎正中央的橫紋上,左右兩條大筋的中間),這些穴位都能打通體內循環,她建議可直接以手指按摩或先將雙手戳熱後,再加以按摩。
脊椎麻醉是造成腰痠背痛的主因嗎?
西醫觀點:很多人以為剖腹產、無痛分娩等脊椎麻醉,是造成日後腰痠背痛的主因,不過,謝霖芬醫師說,其實這些都沒有科學根據,在醫學上也沒有相關報告顯示麻醉會造成腰痠背痛,不過,由於脊椎麻醉可能傷及韌帶,或許也是腰痠背痛的原因之一,不過他認為,韌帶受傷畢竟仍會回復,因此,不能完全怪罪麻醉。
中醫觀點:廖麗蘭中醫師站在中醫的角度上看脊椎麻醉,她表示,可能因為脊椎麻醉的位置剛好在人體脈絡中的命門位置,而命門又為先天之氣蘊藏之所在,與體內循環代謝息息相關,因此影響體內運作而為形成腰痠背痛的主因。
~原文刊載於2008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西醫觀點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謝霖芬表示,懷孕期間的身體結構產生變化,再加上肚子前挺過度前彎,使得長期姿勢不正確,此外,體內分泌放鬆酵素讓韌帶變鬆,造成恥骨、薦腸關節部位變鬆,因而產生腰痠背痛。至於產後容易腰痠背痛的原因,通常與一般腰痠背痛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是體重尚未回復到生產前的體重,而造成長期姿勢不良所造成。他強調,如果在孕期,骨盤及腰椎都會痛的孕婦,通常產後持續腰痠背痛的機率就大,不過,如果是從孕期就延續到產後者,都會逐漸恢復,只要日後體內荷爾蒙分泌回復懷孕前情況,自然就不會出現腰痠背痛的現象。
中醫觀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醫師廖麗蘭則認為,從中醫的角度上來看,在產後出現腰痠背痛的現象,通常是因為懷孕與生產期間傷到腎氣。由於腎囊括的部分為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及骨骼等區域,因此,女性在懷孕過程中,相當容易耗損腎氣,廖麗蘭中醫師說,中醫裡的腎功能,含括了女性的子宮,為提供胎兒營養補充的來源之地,因此,即使是小產,也必須在術後做好調理工作。
孕期先護腰
西醫觀點
懷孕期間由於肚子日益的增大,會使得骨盆前傾,讓腰椎的弧度增大,因此,當腰椎曲線長期前傾,就容易出現腰背痠痛的現象。謝霖芬醫師進一步解釋,在懷孕後期,孕婦全身的韌帶會變得鬆軟,使得生產時骨盆可以擴張,但當韌帶變鬆時,加上姿勢不良,就容易造成關節的損傷或產生腰痠背痛的現象。
you can try
謝霖芬醫師提醒,懷孕期間就要特別留意日常姿勢的正確,減少久坐或久站,也可適度做些伸展運動,就有助於減緩並預防腰痠背痛的現象。
中醫觀點
廖麗蘭中醫師表示,其實在懷孕期間就容易出現腰痠背痛,只是一般人在孕期擔心影響胎兒健康,通常不願意服藥或做調理,而讓這種現象持續到產後。她建議,懷孕期間,平日若腎氣足夠,產後發生腰痠背痛的情形機率較低,但如果以往就常有腎虛現象(症狀如手腳冰冷、拉肚子、怕冷、多尿等)時,腰痠背痛的情形延續到產後的機率就較一般人為高。
you can try
廖麗蘭中醫師建議,身體較為虛弱的女性朋友,平日就要減少寒涼的食物的攝取,因為寒性食物會耗損能量,讓腎氣更不足,而應改以溫熱性食物為主,以保住腎氣。此外,也可飲用簡單的茶飲,如人蔘茶或杜仲茶等,以補足中氣。
食物涼、平、溫性辨分明
溫暖食物:紅蘿蔔、油菜、南瓜、酪梨、龍眼、荔枝、櫻桃、芭樂、楊梅、栗子、黑芝麻、紅糖、麥芽糖、蒜、香菜、生薑、蔥、韭菜、牛肉、雞肉、蝦、羊奶等。
平性食物:葡萄、檸檬、木瓜、草莓、李子、茼蒿、花椰菜、包心菜、豌豆、四季豆、花生、黑木耳、玉米、地瓜、馬鈴薯、橄欖、豆漿、白米、糙米、黃豆、黑豆、紅豆、冰糖、魚肉、豬肉、雞蛋。
涼潤食物:白蘿蔔、菠菜、瓢瓜、冬瓜、絲瓜、小白菜、地瓜葉、苜蓿芽、豆芽菜、菱角、蓮藕、香菇、冬菇、蘑菇、白木耳、綠豆、豆腐、蘋果、蓮霧、番茄、香瓜、柳丁、蜂蜜、鴨、蟹、蛋白、牛奶、薏仁等。
產後必調理
西醫觀點
謝霖芬醫師指出,想要避免產後出現腰痠背痛的情形,首先就要讓體重儘早回復,讓腰椎的壓力降低。由於韌帶回復期約1個月左右,因此,如果產後1個月內仍有腰痠背痛的情形,通常是因為日常姿勢不正確,這時必須依照一般人腰痠背痛的情況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對於施行剖腹產且產後腰痠背痛情形嚴重的產婦,只要等剖腹產的傷口癒合即可進行復健。
you can try
1.改善抱小孩的姿勢:很多人喜歡把小孩抱在胸前,但謝霖芬醫師認為,這種姿勢反而會讓腰背承受的壓力過大,因而產生腰痠背痛的情形;最好的抱姿,還是以傳統的後揹姿勢,讓寶寶的重心與脊椎靠近,這樣一來,腰椎受力力臂較短,較符合人體工學。
2.改變坐月子的觀念:傳統坐月子習俗,總是認為月子期間必須多躺,儘量不要走動,日後才不會腰痠背痛,但在西醫的觀念裡,「躺久了反而容易出現問題」謝霖芬醫師提出,因為躺久了,會影響脊椎軟骨的新陳代謝,最好的方式反而是應該多走動,經常起身動一動、或者伸展一下,讓脊椎的軟骨有良好的新陳代謝,才能免除腰痠背痛的困擾。
中醫觀點
由於懷孕生產過程,容易損傷腎氣,廖麗蘭中醫師表示,「坐月子就是在耗損腎氣後必須做的調理工作」,她說,在月子期間的調理方式,與月經週期相似,如果調理的好,日後產生腰痠背痛的情形就會降低。不過她提醒,如果在月子期間過後,腰痠背痛的情形仍舊相當嚴重,就可能有體質上的不同,須做特別的調理,因此建議最好請專業中醫師在藥引上的適度增減與調配。
you can try
月子期間的調理與月經週期相同,分成化淤、補血、補腎氣等三個階段,廖麗蘭中醫師提供正確的調理方式供媽咪參考。
1. 第一階段:生化湯+杜仲或桑寄生(一天一帖,共喝5帖)
‧ 自然產第2天開始喝、剖腹產第5天開始喝。
‧ 若有腰痠背痛情形者,可加強杜仲或桑寄生。
2. 第二階段:八珍湯+杜仲或桑寄生(一天一帖,共喝7帖)
‧ 八珍湯的內容為四君子(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四物(當歸、熟地、川芎、白芍)。
3. 第三階段:十全+骨碎補+續斷(一天一帖,共喝10帖)
‧ 十全是四君子湯加上四物的合方,再加入黃耆及肉桂而成,是補氣血的良方。
腰子能補腰嗎?
很多人以為吃腦補腦,吃腰子就能補腰,但廖麗蘭中醫師強調,腰子只是中醫裡所謂的藥引,如果沒有搭配中藥材,或許達不到相當的效果。
預防‧舒緩的方式
西醫運動
謝霖芬醫師提出,如果有腰痠背痛情形的人,平日可以做一些「平背運動」,也就是保持脊椎向後的運動,例如,平躺在地面,讓背部直接貼地,或者全身緊貼著牆壁,收縮腹肌,讓身體背部挺直貼牆,都是簡單又好做的居家復健小運動。
中醫穴道
中醫則能以經絡按摩的方式讓痠痛降低,廖麗蘭中醫師說,平日或做伸展運動時,可以同時按摩腎俞穴(第1、2椎的1.5吋位置)、命門穴(肚臍正後方,在第2、3腰椎之正中線上)、大腸俞穴(第4腰椎棘突下,督脈腰陽關旁開1.5吋位置)、委中穴(膝彎正中央的橫紋上,左右兩條大筋的中間),這些穴位都能打通體內循環,她建議可直接以手指按摩或先將雙手戳熱後,再加以按摩。
脊椎麻醉是造成腰痠背痛的主因嗎?
西醫觀點:很多人以為剖腹產、無痛分娩等脊椎麻醉,是造成日後腰痠背痛的主因,不過,謝霖芬醫師說,其實這些都沒有科學根據,在醫學上也沒有相關報告顯示麻醉會造成腰痠背痛,不過,由於脊椎麻醉可能傷及韌帶,或許也是腰痠背痛的原因之一,不過他認為,韌帶受傷畢竟仍會回復,因此,不能完全怪罪麻醉。
中醫觀點:廖麗蘭中醫師站在中醫的角度上看脊椎麻醉,她表示,可能因為脊椎麻醉的位置剛好在人體脈絡中的命門位置,而命門又為先天之氣蘊藏之所在,與體內循環代謝息息相關,因此影響體內運作而為形成腰痠背痛的主因。
~原文刊載於2008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
優惠價 NT$390
-
優惠價 NT$390
-
優惠價 NT$490
-
優惠價 NT$690
-
超值價 NT$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