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須知
帶寶寶走向戶外‧促進大腦發展
媽媽寶寶雜誌 / 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組長江長奇 / 2013.12.16
正值成長階段的寶寶,需要各種多元刺激,以促進大腦及神經的連結,而戶外的世界五彩繽紛,對寶寶來說,是個處處都值得探索的遊樂場。身為爸媽的您,別忘了抽空帶寶寶走向戶外,接近大自然,不僅對寶寶的感官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更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對寶寶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幫助,但許多爸媽因為擔心戶外不安全、環境不乾淨,往往缺乏讓寶寶接觸外在世界的意願。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組長江長奇表示,對寶寶的成長來說,提供適度的刺激是必要的。如果可以讓寶寶多接觸外在世界,將有助於寶寶體驗及學習新事物,進一步促使感官發展。

「適度」與外界互動
帶寶寶走向戶外是門重要的功課,過與不及都不好。如果爸媽太過於熱衷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可能會因為戶外的環境刺激太多,造成寶寶容易分心,經常無法安靜下來;但相反地,若爸媽對寶寶過度保護,甚少給予接觸外在環境的機會,可能導致寶寶不願意主動去嘗試新事物,甚至缺乏自信與勇氣,當寶寶到了2~3歲時,容易出現主觀意識強烈、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情形,比起同年齡的寶寶,在管教上就顯得比較困難。
事實上,0~1寶寶的感官反應很直接,當他接觸到喜歡的人事物,就會笑得很開心,而爸媽也能感受到寶寶愉悅的情緒,因此,爸媽可依照這樣的原則,為安排寶寶戶外活動的時間與次數,讓寶寶適度地與外界產生良好互動。
給寶寶接觸新事物的機會
當寶寶太小時,媽媽放不下,當寶寶長大了,卻反而是媽媽放不開。事實上,若寶寶成天都關在家裡不出門,接觸的人少,反而會造成寶寶的焦慮,一旦看不到媽媽就會哭鬧。因此,適時地帶寶寶出去走動與人群接觸有其必要性,讓寶寶有更多機會接觸新事物,自然能培養他未來獨立的個性。
 
走向戶外‧身心發展更健全
如果寶寶的學習經驗都是從書籍、電視、電腦等媒介獲得,他的感官可能無法均衡健全的發展。戶外活動能讓寶寶在視覺、聽覺以外,同時接收到嗅覺、觸覺等刺激,透過各種感官功能的充分運用,認識更寬廣的環境,成為最有利的學習模式。

爬行‧去探索世界
許多爸媽因為嫌外面的環境髒亂,不太敢也不願意讓寶寶到處趴趴走,每天只讓寶寶在幾個塑膠墊所構成的小面積爬行,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件好事。若此時寶寶沒有充足地刺激發展,有可能造成肌力發展較弱,導致寶寶未來會特別不喜歡走路,喜歡人家抱,甚至影響到手部的精細動作。
建議爸媽要懂得放手,並提供適合寶寶爬行的環境,讓他自己去探險。雖然在爬行的過程中,寶寶也許會跌倒、摔跤,但他會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這對寶寶的關節、肌肉發展與整體的感覺會很有幫助。

觸覺‧透過雙腳認識大自然
當寶寶可以站立、走路時,爸媽可以帶寶寶到戶外「踏青」,用他可愛的小腳和草地、沙地、石子地等各種環境接觸,透過腳底的觸覺去刺激神經,對寶寶的發育會很有幫助。如果擔心會有寄生蟲或小生物,可讓寶寶穿鞋子走路,不必勉強打赤腳。

嗅覺‧增進認知概念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嗅覺就十分靈敏,甚至也會有偏好和厭惡的味道。對小寶寶來說,「味道」不是香或臭的區別,只有熟悉和不熟悉的分別。某方面而言,嗅覺是種日積月累的感覺,將安全感和氣味連結,當寶寶聞到媽咪或自己熟悉的味道,安全感就會湧現,讓他不會害怕。因此,如果能多帶寶寶到戶外,寶寶可以接觸到更多大自然的氣味,有助於他去熟悉各種不同環境,增進認知概念的學習。

聽覺‧強化區辨能力
寶寶在2~3個月大時,就能聽聲辨位,藉著頭部轉動追蹤聲音的來源。戶外聲音的刺激相當多元,寶寶到了戶外可以聽到風吹過樹梢,葉子沙沙作響的聲音,或是蟬鳴鳥叫、車子的喇叭聲等,藉由這些不同的聽覺刺激,除了能讓寶寶知道聲音有如此多的變化,也能讓寶寶學習去尋找聲源,強化他的區辨能力。

刺激‧促進想學習的動機
戶外環境有許多事物,是寶寶在家裡從未接觸過的,透過這種直接的接觸與刺激,有助於促進寶寶想要學習的動機;且透過不斷地重複接觸,也可以刺激寶寶去表達,學會更多東西。此外,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寶寶在家中大多沒有年紀相仿的同伴可以學習,如果爸媽多帶寶寶到戶外,也能增加與其他寶寶接觸的機會,透過模仿的學習過程,對寶寶的成長發展會有不錯幫助。

體能‧促進身體健康
透過戶外活動,寶寶可以盡情放鬆,維持愉快的情緒,且透過適度的體能活動,可使寶寶的胃口好、睡得好,身體也會較為健康。
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許多學問都是藏在大自然裡,如果讓寶寶有機會接觸大自然,他會發現許多新奇的事物,對自然科學產生更多的好奇心與興趣。

掌握技巧‧開心走向戶外
帶寶寶接觸大自然的好處多多,但請別忘記,帶寶寶外出前一定要先做好準備,並掌握一些小技巧,讓寶寶開心享受走向戶外的時光,才不會高興出遊,敗興而歸。

適度掌控時間長短
1歲以下的寶寶,因為年紀較小,無法負荷長時間的遊玩,如果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寶寶因疲累而產生哭鬧的情形,讓原本快樂的戶外活動,轉變成不愉快的收場。建議爸媽可以多利用早上8~10點或下午3~5點這些時段帶寶寶到戶外,像是公園、海邊,由於氣溫比較舒適,能減少寶寶體力過度透支的情形發生。

注重環境的安全性
就安全性的考量來看,戶外環境的變因較多,的確比家中來得危險許多,但爸媽只要多加注意,仍然能讓寶寶在安全的範疇中接觸戶外環境。舉例來說,若要帶寶寶到公園遊玩,應注意公園裡的遊戲器材是否有鬆脫的螺絲、草地上是否有尖銳的物品等,以減少意外的發生。另外,如果正值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則可以減少外出的頻率,或是選擇空氣流通、人群不會過度聚集的環境。

隨時留意寶寶的反應
寶寶的活動力特別強,有時候一到戶外就會「玩瘋了」,建議爸媽要隨時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態,若有出現體力透支、手腳發涼,甚至皮膚發紫的狀況,應該立刻暫停活動。另外,寶寶在戶外活動時也比較容易著涼,爸媽要多注意寶寶流汗的情形,適時為他增減衣物,如果發現寶寶玩到汗流浹背,應該先讓他稍微休息再脫掉衣服。

絕不讓寶寶離開視線範圍
戶外環境不比家裡容易掌控,因此,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時,爸媽必須特別注意,絕對不要讓寶寶離開你的視線範圍,即使寶寶對周遭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想去觸碰抓摸,爸媽也應該陪在寶寶身邊,才不會因為一時疏忽,導致意外發生,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準備好各種必備物品
帶寶寶到戶外時,事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建議爸媽應該先計算整體行程的時間(包括車程與遊玩時間),才能確認該準備多少東西,如尿布、奶粉、熱水等,才不會到了戶外之後手忙腳亂,破壞了到戶外出遊的興致。另外,如果在夏日出遊,務必要幫寶寶做好防曬(如:擦防曬用品、戴帽子、補充水分),且儘量避免在陽光下待超過1小時,因為寶寶的皮膚、眼睛組織比較脆弱,過度曝曬於陽光下容易受傷。

從寶寶的角度看世界
爸媽帶寶寶到戶外時,應該陪寶寶一起去探索戶外環境,建議您,有時候大人要懂得蹲下來,從寶寶的角度看世界,因為大人身材高大,視野比寶寶更為寬廣、距地面也較遠,容易忽略小細節,因此,如果能和寶寶用同樣的角度去看周遭的環境,才能了解寶寶的想法與感觸。

 
~原文刊載於2007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訂閱
玉美人客戶服務專線:
(02)89669762分機13、14
週二至週六 10:00~17:30
週一與國定例假日休館
訂購傳真:(02)8966-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