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產後護理
4堂課~產後六週放輕鬆
媽媽寶寶雜誌 / 台安醫院婦女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張育彰 / 2013.12.16
終於和肚子裡的寶寶見面了,這時候的心情是複雜的:感動、疲累卻又忙碌,因為和寶寶的新生活才正要展開。從醫院或月子中心回家後,寶寶生活的大小事就得由新手爸媽自己來。許多新手爸媽都經歷過手忙腳亂的產後六週,如何在坐月子期間,即能讓媽媽充分休息,又能輕鬆掌握照護寶寶的大小事?本單元特別規劃了新手父母必備的四堂課,幫助您快速適應為人父母的新角色,和寶寶一起展開美麗的新生活。


Sharing Time
前輩媽媽經驗談

蘋果媽咪,女兒2個月又15天
產後子宮收縮比傷口更疼痛
因為女兒胎位不正而剖腹生產,因此並未經歷令人「難忘」的陣痛及分娩過程,但當麻藥漸漸消失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子宮收縮也是令人難忘的痛啊!想像著原本包覆著一個胎兒大小的子宮,要回復到我的拳頭的三分之二那麼小,那激烈的收縮所帶來的疼痛是身為爸爸者難以想像的。可是我沒有哭,因為覺得當了媽媽要更堅強,所以再痛還是忍著淚水積極的餵母奶。另外,我發現產後儘早下床活動,身體會恢復得更快,也就比較不會那麼痛了!媽咪們不妨試試看喔!

Dr.Advice
醫師叮嚀

不規則出血應就醫
產後食用生化湯是坐月子的傳統習俗,張君堯醫師表示,生化湯的作用主要為幫助子宮收縮,因此有服用子宮收縮藥期間應避免飲用生化湯。此外,因為哺乳也有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自然產媽咪建議平均服用3~4帖,剖腹產媽咪服用7帖即可,以免子宮過度收縮而造成不規則出血。期間如有量多如月經,且持續時間超過5天~1周時,應就醫檢查。

骨盆底肌群
體力恢復後進行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有助於強化骨盆底肌群,預防尿失禁。張君堯醫師表示,自然產媽咪在體力逐漸恢復後,就可以進行凱格爾運動。建議坐完月子之後就可以開始,以躺臥的姿勢,利用瑜伽球夾在兩腿膝蓋之間,將背部提高的方式練習提肛縮腹。掌握其中要領之後,可以在廁所練習尿流中斷動作,若能夠有意識的中斷尿流數秒,既表示練習的肌肉部位是正確的,之後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每天練習200次。

子宮復舊
被撐大的子宮在產後6~8周會逐漸縮小至孕前大小,並慢慢下降到骨盆腔內。張君堯醫師表示,懷孕前的子宮平均約70公克,為人體的三分之二個拳頭大小,懷孕後期約為孕前的10倍大,平均有1,000公克,產後前兩天子宮會強烈收縮,可在肚臍上下的位置摸到子宮。純母乳哺餵的媽咪子宮收縮較快,此外,因為生產而造成子宮下垂的可能性不高,但仍建議媽咪應避免長期提重物,以免增加腹部壓力,容易導致子宮下垂,造成尿失禁。
子宮約在產後6~8周內逐漸恢復孕前大小,並下降到骨盆腔內。產後6周應回診確認子宮復舊情況。

Father’s Time
爸爸這麼做

幫忙分擔家事
生產讓媽媽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加上哺乳初期每天需要哺餵的頻率很高,會消耗更多的體力,建議爸爸協助幫忙分擔家事,並時時刻刻給予媽媽精神上的支持,讓媽媽得到充分的休息。

Dr.Advice
醫師叮嚀

正確哺乳避免乳腺炎
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哺餵母乳對媽媽也有很多好處。但是哺乳的技巧卻是需要媽媽與寶寶相互學習的。從醫院或月子中心回家後,可能因為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而導致乳房受傷或乳頭?裂時,媽咪們可以在每次餵完奶後,擠幾滴乳汁塗抹在乳房周圍,因為乳汁有豐富的營養及抗體,是很好的保護劑,下次餵奶前再以清水簡單清潔即可。另外,張君堯醫師提醒媽咪,如果寶寶吸吮後乳房還有脹奶情況或仍有奶水殘留,一定要排空乳房,一來有助於刺激乳汁分泌,二來也能避免乳腺發炎。除非有化膿需要開刀引流的情況,否則即使媽咪們正在服用抗生素或是乳腺發炎時,還是可以繼續哺乳,不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也可以改善乳腺炎的問題。

寶寶篇
新生兒黃疸

可持續哺乳
生理性的黃疸多數在出生後第三天出現,第四、五天為高峰期,約在出生後1周左右下降。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江明洲表示,因哺餵母乳而引起的新生兒黃疸通常對寶寶無害,但黃疸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只要持續的哺乳,寶寶吃的母乳足夠,活動力良好且尿量與便便的顏色正常,則不必擔心。但是如果寶寶有胃口不好,活動力下降,而且四肢末梢有明顯的黃疸現象,大便呈淡黃色時,應立刻就醫檢查。

觀察寶寶的黃疸部位
他提醒爸媽回家後可以觀察寶寶的皮膚顏色,如果只有頭臉部位出現黃疸情況,則屬輕微。如果由頭至腹部都有黃疸情況,黃疸指數可能超過標準,應回院就診,並可能需要接受照光治療。由於醫療用的光波長與一般家用日光燈不同,江明洲醫師表示,照日光燈並沒有降低黃疸的作用,如需照光,建議可以讓寶寶曬5分鐘的太陽光,且此舉有助於維他命D的合成。

皮膚健康
脂漏性皮膚炎
此為新生兒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約在出生後2周出現,眉毛、頭皮、耳後等身體部位容易出現黃色脫屑。江明洲醫師表示,這是良性的皮膚疾病,主要原因可能與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在出生後6個月內會漸漸消失,不需要特別處理或治療。如果頭皮上有難以清理的黃色脂垢,可在洗澡前先以嬰兒油潤濕軟化再稍微清洗即可。千萬不要用力刮除以免弄傷寶寶。

異位性皮膚炎
江明洲醫師表示,家長容易將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混淆,其實兩者的好發部位及好發時間有明顯的不同。異位性皮膚炎多數在寶寶2個月大之後才慢慢出現,臉上及肘窩容易有粗糙乾燥現象,而且會反覆發作。建議可在好發部位擦保濕乳液,情況嚴重時則需要使用含類固醇藥物治療。此外,母乳可幫助減緩症狀,以及降低發生機率。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寶,可考慮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可助於改善情況。

Sharing Time
前輩媽媽經驗談

蓉蓉媽咪,兒子2個月又3天
擅用寶寶健康手冊
兒子出生第2天就出現黃疸,因為黃疸指數很高而必須住進嬰兒房接受照光治療。產後前幾天奶水很少,兒子吃得少,黃疸下降得很慢,院方除了給兒子打點滴之外,也建議我要添加配方奶。每次到嬰兒房餵奶時,看著他身上掛著點滴,淚水就忍不住掉下來,心裡又愧疚又擔心。後來我仔細的閱讀了寶寶健康手冊裡有關黃疸的文章,回家之後每天留意兒子的便便顏色,只要便便的顏色正常,我就持續的餵母乳,之後兒子皮膚黃疸的情況已經完全消失,非常的健康活潑,這就值得了。

Dr.Advice
醫師叮嚀

衣服穿太多易長熱疹
熱疹俗稱痱子,因為新生兒的體溫調控不穩定,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天氣熱或衣服穿太多時,不容易排汗可能導致額頭、脖子等部位出現如小水珠狀的疹子。江明洲醫師表示,痱子不需要特別的處理,也不需要擦藥膏,只需確保室內通風,避免讓寶寶穿太多衣服,痱子會自然消失。

疾病症兆
新生兒發燒應就醫
測量肛溫超過38℃以上時,如果寶寶的活動力及胃口良好,應先確認室溫是否過高或是給寶寶穿了太多衣服,排除外在因素之後,間隔30分鐘再幫寶寶測量一次,若測量結果相同時,建議應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江明洲醫師表示,如果單純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則應讓寶寶多休息,並補充水分。除了發燒之外若合併有其他症狀,例如咳嗽、流鼻水、呼吸急促且食欲不佳,需考慮細支氣管炎或肺炎。但以發燒為主要症狀的疾病,也有可能是細菌性感染如敗血症、腦膜炎或泌尿道感染而引起,前者病情變化快速,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後者則可能反覆發作,不可不慎。

體重變化
足月寶寶出生之後會出現生理性脫水現象,約在7~10天左右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在這段期間,只要體重降低少於10%都屬正常。江明洲醫師表示,純母乳哺餵時,因為哺乳初期乳汁分泌少,寶寶體重恢復較慢是正常的。只要每天平均增加20~30克,滿月之後平均體重有增加1公斤,就屬正常。但是,如果寶寶的體重有明顯下降的情況,伴隨尿量減少、頭頂前囟門凹陷、唇乾、哭泣沒有眼淚等症狀,則有脫水疑慮,應就醫確認原因。
@說標:母乳寶寶可以從觀察尿量來判定喝奶量,一天應有6~8包有重量的尿布,如果尿量減少,應留意是否寶寶含乳姿勢不佳,導致喝奶量不足。

Dr.Advice
醫師叮嚀

留意嬰兒腸絞痛
多數在出生2~3周出現,3個月大左右會消失,少數寶寶可能要4~5個月大才會消失。好發時間為傍晚4~8時及半夜,寶寶會出現異常的哭鬧,臉紅、四肢手腳握拳用力等症狀,發作時間過後又恢復正常。江明洲醫師表示,這就是典型的嬰兒腸絞痛。造成的原因不明,可能是因為腸壁神經發育不成熟,腸子蠕動時快時慢,導致蠕動波不順暢。建議可以幫寶寶做腹部按摩,但應以順時針方向進行,以符合腸道蠕動方向。每天進行3~4次,有助於舒緩絞痛現象。此外,應避免在喝奶後按摩以免吐奶。腸絞痛發作時,可以溫毛巾敷在肚子上。一般上不建議使用藥物。

Father’s Time
爸爸這麼做

互相體諒共體時艱
江明洲醫師表示,如果寶寶只在特定的時間哭鬧,平常活動力及胃口都良好,幾乎可確認為腸絞痛造成。寶寶哭鬧最考驗父母的體力與耐力,特別是腸絞痛發作的時間在半夜,這時候父母應互相體諒,給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甚至可以採取輪流睡覺的方式照護及安撫寶寶,和寶寶一起度過這段時間。

Lesson 3 Diet and Life
第三堂課~飲食與生活

老公,寶寶到底像你還是像我呢?孩子平安誕生了,這種感覺真奇妙,既寫實又夢幻!~by溫柔的媽咪

媽媽篇
飲食原則

寒性與熱性食物搭配進食
哺乳時,每天會多消耗300~500大卡的熱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表示,有哺乳的媽咪,在產後仍可照著孕期的飲食原則進食。建議多攝取富含蛋白質及礦物質的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以及肉魚豆蛋奶等。蔬果攝取量一天5份以上可避免便秘,但因蔬果類性寒涼,應熟食或搭配其他熱性藥膳進食。例如絲瓜可加枸杞、芥菜炒百合等,以攝取多樣化的食物。

高鐵與高鈣食物勿同餐吃
肉魚豆蛋奶類,一天6份為宜,包括一天2杯鮮奶或豆漿1杯、豆腐1塊、魚1兩、肉1兩。建議多吃紅肉,例如豬肉、牛肉、豬肝,因為紅肉有較豐富的鐵質,具有補血的作用,素食媽咪可以菠菜或紅色、綠色蔬菜取代。需要提醒的是,鈣質與鐵質在人體內會互相競爭吸收,因此在攝取高鈣食物時,應該避免同時攝取含高鐵質的食物,間隔1~2個小時之後再吃。

坐月子藥膳聰明吃
酒精會抑制子宮收縮,加上產後消化系統未完全恢復,坐月子期間應避免吃油膩及酒精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腸胃脹氣和便秘。李青蓉營養師表示,媽咪在吃麻油雞酒時,可以加入高麗菜一起食用,或是將烹煮時間延長,讓酒精完全揮發掉之後再吃。此外,媽咪在食用油脂成分高的藥膳,例如具有促進乳汁分泌的豬腳燉花生湯,應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並適度的搭配蔬果進食,從而達到健康養身的作用。

Dr.Advice
醫師叮嚀

素食媽咪補充維生素B群及鐵劑
沒有哺乳的媽媽,產後應開始減重準備。媽咪們只要恢復孕前的正常飲食,例如每天少吃一碗飯,千萬不要在坐月子期間開始節食計劃,以免營養攝取不足,對產後身體復原不利。此外,素食媽咪則建議最好吃蛋奶素,一天一個蛋白以補充蛋白質的不足。由於素食者較容易缺乏維生素B12及鐵劑,建議素食媽咪可以透過營養補充品來補足身體所需營養。另外,避免食用太鹹、油膩、辛辣食物及喝含咖啡因飲料。

Sharing Time
前輩媽媽經驗談

小茹ㄟ娘
為了寶寶開葷
嫁夫隨夫,結婚之後我跟隨夫家茹素,為了確保營養足夠,懷孕期間醫師建議我補充維生素B群及鐵劑,我也跟著做了。小茹出生之後,我是全母乳哺餵,在婆家的勸說之下,為了打好孩子的健康基礎,滿月之後我開始轉為蛋奶素,我覺得這樣也很好,因為小茹得到了完整的營養,婆婆為了我們母女,每天都會特地煮一顆水煮蛋給我吃,讓我好感動喔!

產後痠痛
從生活習慣著手改善
懷孕時,準媽咪體內的鬆弛素分泌會增加,以便骨盆空間容易撐大讓胎兒順利娩出,但也因此容易造成韌帶鬆弛變軟,恥骨聯合處分離導致產後容易痠痛。此外,懷孕期間因為身體重心改變,為了平衡,準媽咪容易有姿勢不良的情形而導致頸背肌肉呈現緊張狀態,增加背部負擔,這也是造成產後腰痠背痛的原因。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主任區慶建建議媽咪,從生活習慣來改善產後痠痛的困擾。他舉例說,因為工作需要久坐或久站一族,可藉由改善身體的姿勢來緩痠痛情形。

舒緩痠痛Tips
‧ 避免穿著高跟或細跟鞋,平底鞋最好。
‧ 懷孕前至產後持續運動,強化腰背肌肉力道,有助於支撐及固定身體關節,不易鬆動則不容易重心偏移導致腰痠背痛。
‧ 多攝取高鈣食物,例如乳酪、牛奶、花椰菜、豆類製品、小魚乾等。
‧ 滿月後身體狀況許可時,可開始游泳,藉由浮力支撐有助於舒緩痠痛情形。
‧ 坐月子期間,可針對身體局部部位做運動,例如抬腿、放鬆肩膀運動或頸部運動等。

媽媽手
擠奶姿勢不正確
「機械性」腱鞘炎,俗稱媽媽手,是產後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主要原因是大拇指過度使用、重複做過多的外展和伸展動作而造成發炎,導致大拇指基部靠近手腕處用力時會疼痛,或當手腕向小指側做彎曲牽拉到拇指時會感到疼痛。區慶建主任表示,長期擠奶姿勢不正確,以及懷抱嬰兒的姿勢不正確,例如嬰兒床欄過高,導致媽媽在抱起嬰兒時過度使用手腕及大拇指的力量,都將造成媽媽手。因此,避免雙手長時間過度不當使用,是預防媽媽手的不二法門。

預防及治療Tips
‧ 將嬰兒床欄高度降低,彎腰抱起嬰兒時,應以兩手同時5指併攏的姿勢,並利用手肘及肩膀的力量將嬰兒抱起。
‧ 需要長時間擠奶時,建議使用電動吸乳器。
‧ 急性媽媽手:患處在24小時內感到非常疼痛,可用冰敷及護木固定關節處,並充分休息。
‧ 慢性媽媽手:冰敷後仍無法改善時,改用熱敷、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必要時需服用消炎藥,到復健科做進一步治療。

Sharing Time
前輩媽媽經驗談

篆篆媽咪
因為擠奶而得媽媽手
剛開始哺乳時,篆篆吸吮的情況不是很好,加上乳汁分泌不順暢,導致我一邊的乳房出現硬塊,聽說硬塊如果沒有處理好可能會得乳腺炎,但是我用了吸乳器仍沒辦法將硬塊擠出來,只好自己用手嘗試,努力了幾天後,硬塊終於消失了,篆篆也可以吃得很好,但是我的大拇指靠近手腕處疼痛不已,上網找資料才知道自己竟然因為擠奶而得了媽媽手!

寶寶篇
奶量變化

寶寶平均喝奶量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江明洲表示,在出生後的前兩天,新生兒的胃較無彈性,出生3~5天後,平均一餐的奶量可達到50~60c.c.,滿月之後則增加到平均90~120c.c.。此外,母乳寶寶在滿月之前一天可能要喝6~10次,平均每2~4個小時餵一次;配方奶寶寶則建議每4小時餵一次,平均一天喝6次。

判斷寶寶吃飽的準則
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陳似錦提醒媽咪,在滿月前應依寶寶的需求哺餵並慢慢增加奶量,即使半夜也應餵奶。她說,除了透過一天的尿量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之外,也可以在餵完奶後,將手指靠近寶寶嘴角邊,觀察寶寶是否有尋乳反射(將臉轉向手指靠近的方向),如有則表示寶寶還想吃。此外,如果寶寶在下一餐餵奶時間前開始哭鬧,則可能需要增加奶量。每次以增加10c.c.為基準,例如寶寶一餐奶量為90c.c.,每隔4小時喝一次,若寶寶提前在3小時開始哭鬧時,則可增加到100c.c.,下一餐繼續維持4小時一次,每次100c.c.,直到寶寶又出現提前哭鬧的情形之後,再增加到110c.c.。

寶寶一天生活作息表
觀察寶寶一天便便、尿量以及喝奶的次數,能夠讓媽媽更了解寶寶的成長情況,陳似錦護理長建議媽媽每天記錄寶寶便便的次數、性狀(性質、形狀、顏色)、有重量尿布的次數、每餐喝奶的量及兩餐間隔的時間,從中找出規律性,即方便媽媽安排時間休息,也能夠避免寶寶因為太餓而大哭導致情緒不好。
輕鬆餵奶Tips
在下次餵奶前半小時開始準備,可以避免寶寶大哭而吸入過多空氣。寶寶大哭時,先安撫寶寶情緒,並以分段方式餵奶:如果使用奶瓶,可以先讓寶寶喝三分之一,幫寶寶拍背打嗝後,再讓寶寶繼續喝,以免寶寶因為太餓喝得太急而嗆奶。

Dr.Advice
醫師叮嚀

給寶寶充分的適應期
在產後需要重回職場的媽咪,應在上班前兩週開始做準備,讓寶寶有充裕的時間習慣由媽媽親餵轉換為瓶餵。陳似錦護理長建議媽媽在滿月前,可以嘗試一天一餐使用奶瓶,或選用仿乳設計的奶嘴,漸漸增加每天瓶餵的次數。她說,突然改變哺餵方式會導致寶寶不安而哭鬧,也造成接手照顧者的困擾。因此,給寶寶有充裕的時間適應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為避免將媽媽的乳頭當成安撫奶嘴,寶寶睡著後應將寶寶從媽媽的乳房移開,以免寶寶悶著有窒息的危險。

Sharing Time
前輩爸爸經驗談

帥爸比蕭國志
女兒哭最讓人心慌意亂
從月子中心回家後,第一天與女兒「同房」共處,原來以為一切都很美好,但是不知怎麼了,晚上女兒突然哭得厲害,尿布也換了,ㄋㄟㄋㄟ也喝過了,無論如何安撫女兒還是不停的哭,哭了足足三十分鐘,哭得我和媽媽兩人都不知所措,幫女兒沖泡奶水、洗澡、把屎把尿這些事都難不倒我,就是哭這件事真令人傷透腦筋!

正確抱姿
掌握重點與原則
新生兒的觸覺是非常敏銳的,只要懷抱的姿勢令寶寶不舒服,寶寶就容易哭鬧,不易安撫。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陳似錦提醒爸媽掌握各種抱姿的重點與原則,除了避免弄傷寶寶,還能讓寶寶服服貼貼好育伺喔!

安撫姿
1. 寶寶想睡時:採取橫抱式,讓寶寶的頭頸完全枕在媽媽的手肘,貼近媽媽胸部,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溫度,會感覺好溫暖。注意寶寶內側手臂姿勢,以讓寶寶舒服為宜。
2. 寶寶睡醒時:採取直立式,一手支撐寶寶頸部,一手支撐寶寶臀部,可以讓寶寶有不同的視野,寶寶會轉動靈活的雙眼,努力的想看清楚周邊環境。

餵奶姿
1. 白天餵奶時:盤腿坐姿,將靠枕放在腿上,讓寶寶躺在靠枕上,頭頸枕在媽媽的臂彎裡,媽媽背部勿懸空,可以找靠墊支撐以免腰痠背痛。
2. 夜間餵奶時:側臥,讓寶寶直接躺在媽媽胸前喝奶。好處是媽媽不必起床較舒服,奶水分泌旺盛的媽媽應使用溢乳墊,以免另一邊乳房溢乳弄濕衣服。

打嗝姿
1. 坐姿:讓寶寶坐在媽媽腿上,媽媽以虎口支撐寶寶頸部,另一手則由下往上輕拍寶寶背部,直到寶寶打嗝。
2. 抱姿:讓寶寶以直立式靠向媽媽肩膀,媽媽一手支托寶寶臀部,一手由下往上輕拍寶寶背部。

洗澡姿
1. 下水:兩手方向平行,左手虎口托著寶寶頸背,右手手掌張開托著寶寶臀部,慢慢進入澡盆。
2. 清洗:左手大拇指及小指摀住寶寶兩耳,虎口托著寶寶頸背,右手清洗寶寶身體各部位。
3. 翻身:右手虎口固定寶寶脖子或腋下支撐寶寶的身體重心(不可抓手臂),左手則固定寶寶的臀部,讓寶寶以趴著的姿勢清洗背部。

Dr.Advice
醫師叮嚀

錯誤姿勢要記牢
不論是哪種姿勢,寶寶的脖子都是支撐的重點。陳似錦護理長表示,以手掌牢牢的托穩寶寶的頸背部位,寶寶就不易搖頭晃腦,同時也要避免以上下或左右方向大力搖晃寶寶,以免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危害寶寶健康。

Lesson 4 Taboo and Custom
第四堂課~禁忌與習俗

新手父母的第一個月,手忙腳亂免不了,但是相信磨合期過後,一切都會漸上軌道,孩子,我們一起加油吧!~by你親愛的爸媽

媽媽篇
現代醫學看傳統禁忌

洗頭、洗澡要注意保暖
以往的衛生條件較差,沒有熱水器、吹風機等電器用品因而容易遭受風寒,所以在傳統觀念中,大多認為產婦不宜洗頭、洗澡。但事實上,女性在產後由於汗腺活躍,容易大量流汗,再加上需要哺乳或惡露尚未完全排盡,反而應該比平常更重視衛生,才不容易生病。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俊凱表示,就科學理論來看,產婦完全可以洗頭、洗澡,不僅能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也可以保持汗腺通暢、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體內代謝產物的排出;再加上現代衛生條件的進步,取得熱水或使用吹風機都相當方便,因為洗頭、洗澡而受到風寒的機率更是大為降低。需要提醒的是,產婦洗好頭、洗好澡之後,應該儘快將頭髮吹乾、身體擦乾,以防止受涼;此外,建議月子期間不宜採用盆浴,以免洗澡水灌入生殖道而造成感染。

適度活動有益身心
在過去農業社會中,女性平時較少有機會休息,因而大多會利用產後月子期間多加休養;再加上以往生活水準不高、營養攝取較為不足,相對產婦的體力較弱,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比較差,所以要求產婦儘量不要下床走動或外出,以免感染疾病。
隨著生活及醫學條件的進步,現代產婦其實不用顧慮太多,在充分休息之餘,仍可以進行適度活動、運動或外出,既有助於身體機能的恢復,也可以達到放鬆心情的效果。陳俊凱醫師表示,由於生產時確實會耗費許多體力,一般建議產後2週內多休息為宜,2週過後則可進行一些產後運動;另外,月子期間如要外出必須注意保暖,並儘量避免到人多的公眾場所,以避免感染或將細菌帶回家。

性生活的恢復因人而異
傳統坐月子,並不鼓勵在月子期間有性行為,主因是產婦身體器官及傷口的復原情形尚不完全,且有惡露排出,容易有感染的疑慮,所以一般建議1個月至1個半月後才開始恢復性生活。
陳俊凱醫師表示,醫學上並無限制月子期間不能有性行為,是否恢復性生活,應該視產婦生理復原及心理調適的情況而定,理論上只要產後惡露排除乾淨、子宮復原之後,就可以恢復性生活;必須特別提醒的是,即使是在哺乳、產後月經沒來等情形下,仍有懷孕的可能,所以應該做好避孕的準備。

Dr.Advice
醫師叮嚀

別忘記補充水分
有些長輩認為產婦不能喝開水,而要以米酒煮水,等酒精揮發之後再喝,才不會造成水腫,影響身體復原或造成產後小腹突出。陳俊凱醫師表示,就西醫角度來看,造成水腫的原因主要是鹽分攝取過多,如果要避免水腫,應該是控制鹽分攝取,而非水分攝取;另外,產後婦女比較容易出汗,本來就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分,且水分攝取不足也容易導致體液電解質失衡,因此,適當的水分攝取對產婦來說是很重要的。陳俊凱醫師建議,產婦每天應該攝取至少2,000c.c.的水分,而水分的攝取不光只有喝水,也可以從蔬果或飲食中獲得。

Sharing Time
前輩爸爸經驗談

貼心爸比Steven
月子期間讓老婆保持好心情
老婆開始坐月子之後,長輩就經常提醒我們,產婦在月子期間不可以哭,否則對眼睛不好,容易有後遺症。關於這點我自己問過醫師,醫師表示並沒有證據能證明哭會對產婦眼睛造成傷害,但畢竟產婦應該保持心情愉悅,不要有哭的機會當然最好。我自己對醫師的說法非常認同,所以在老婆坐月子期間,我都儘量抽空幫忙照顧寶寶,而且常陪她聊天,甚至說笑話給她聽,讓她保持好心情,自然就不會掉眼淚了。

寶寶篇
歡慶寶寶成長的傳統禮俗

三朝(寶寶出生第3天)
這一天要幫寶寶洗澡,洗澡時要在澡盆內放入桂花心、柑橘葉及3個小石子。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表示,桂花心象徵富貴;柑橘葉代表甘甜及繁榮的意思,希望以後能子孫滿堂;小石子則是要幫寶寶作膽,所以要挑選大小適中的石頭,且形狀要圓,寶寶的個性才會柔和圓滑。此外,有些人會在澡盆內放入12個銅錢,代表寶寶往後會財運亨通。
寶寶洗完澡,穿上新衣後,則要準備雞酒、油飯等祭拜祖先及守護神。值得提醒的是,雞腳要記得放在外面,代表孩子會有一雙健壯的腳,且俗話說「腳長有吃福」,表示孩子以後有豐衣足食的福份。
【準備用品】
1.桂花心、柑橘葉、3個石頭、澡盆。
2.雞酒、油飯、祭拜用品。

報酒(寶寶出生第3天)
當祭祀祖先等儀式完成後,就要送雞酒、油飯至娘家,通知娘家小外孫已經出生了,而娘家則會回以各種補品,讓產婦調補身體。此外,產家也會送雞酒、油飯給媒人,以感謝媒人當初作媒,分享新生的喜訊。
【準備用品】
雞酒、油飯。

剃胎髮(寶寶出生第12天、第16或第24天皆可)
「剃胎髮」指的就是替寶寶舉行出生後第一次的理髮儀式,其意義有二:一是去除穢氣,二是希望寶寶的頭髮能長得又濃又密,也表示從頭開始,寶寶一生圓滿(在第24天剃髮亦有取24孝之意,表示寶寶將來會很孝順)。林茂賢副教授表示,為寶寶剃胎髮當天必須先將煮好雞蛋和鴨蛋的水加在臉盆中,並放入石頭1顆、錢幣12枚、蔥少許、雞蛋1顆,然後再將蔥揉碎,以蔥汁及蛋黃塗在寶寶的頭髮上開始剃髮,且傳統的剃胎髮習俗不只有理髮而已,通常在為寶寶剃髮之後,還有一些為寶寶祈求聰明、漂亮、財運等的儀式。一般來說,剃胎髮所準備的物品各自有其象徵意義,「石頭」意謂著寶寶的頭殼趕快長硬,堅硬如石、避免跌打損傷;「錢幣」象徵財富,希望寶寶長大後能大富大貴;「蔥」主要是取「聰」的音,希望寶寶日後能增長智慧、聰明過人,而蔥汁也有使頭髮烏黑濃密的效果;「雞蛋」則有除卻胎垢的功能。
【準備用品】
1.理髮用具。
2.圓形的石頭、錢幣、紅雞蛋1顆、蔥少許。

彌月(寶寶出生滿1個月)
依據傳統禮俗,為了慶祝寶寶平安,並告知關心他們的親朋好友,寶寶的父母會在滿月當天分送油飯及紅蛋,油飯有「繁殖」之意,也代表豐衣足食;紅蛋則象徵吉祥、圓滿與生生不息;此外,有些家庭也會準備簡單的筵席,邀請親朋好友來吃滿月酒,一起分享得子的喜悅。林茂賢副教授表示,娘家在寶寶滿月這天,必須準備送給寶寶從頭到腳所穿戴的全部衣物,包括:帽子、鞋襪、衣服、尿布、包巾、棉被、嬰兒車、背巾、銀牌、金鎖、手鐲、腳鐲等,也就是所謂的「送頭尾」。
【準備用品】
紅龜粿、紅桃、禮燭、油飯(或蛋糕)、米糕、紅蛋。

Tradition
專家叮嚀

傳統禮俗這樣做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中,寶寶剃完胎髮之後,母親或祖母會抱著到門外繞房子一圈,意謂著讓寶寶認識環境,順利地成長;並且會用竹竿去趕雞,一邊趕一邊說著「飛高高,嬰仔中狀元;飛低低,嬰仔快做爸」。


~原文刊載於2008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訂閱
玉美人客戶服務專線:
(02)89669762分機13、14
週二至週六 10:00~17:30
週一與國定例假日休館
訂購傳真:(02)8966-6283